信息來源:
科學的謀略者總是善于在危機和困局中尋找生機和出路。如同精明的商人,從不銹鋼產業的整體產能過剩中敏銳的察覺,我國不銹鋼人均年消費量僅為6.7公斤,與美、日等發達國家15公斤的水平有很大差距,消費市場大有潛力可挖。特別是車用、船用、醫用等新領域應用增長將為高附加值不銹鋼提供消費增長新亮點。而在中部地區,湖南及周邊省份的不銹鋼產業基本處于萌芽階段,在湘中婁底打造一個瞄準中高端市場的不銹鋼產業基地很有必要,大有可為。
一是生產力合理布局的需要。目前,廣東、上海、浙江等地的不銹鋼生產流通量約占全國總量的70-80%,中、西部地區不銹鋼的生產、深加工及制品等還處于待開發階段。其中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省的不銹鋼消費量分別在50萬噸/年左右,加工環節產值累加分別約100億元/年,但缺少上規模的不銹鋼生產和加工壓延企業。特別是不銹鋼精密帶鋼產業,湖南尚屬空白。因此,在湘中婁底布局建設中部地區不銹鋼產業基地,立足湖南,向中部五省及西部地區提供不銹鋼精鋼及深加工制品,是全國不銹鋼生產力合理布局的需要。
二是產業集聚發展的需要。當前全國不銹鋼行業整體增長乏力,(3745, -37.00, -0.98%)料應用于傳統領域的比例高達80%以上,產品低端上游多、中高端下游少,企業多而不精、小而不強,品牌創新較少、產品開發能力薄弱。進行結構調整、提高技術水平、推動產業升級是未來幾年我國不銹鋼生產行業的戰略任務和必然之路。在婁底開發建設“中部地區不銹鋼生產基地”,堅持企業向園區集中、產業成集群發展、創新向集成轉變、應用向中高端聚焦,堅持企業集團經營、科研共享,是實現不銹鋼產業集聚發展的需要,能夠有力地提升行業整體創新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是沿海產業轉移承接的需要。當前,廣東、江浙等地區的不銹鋼產業市場已基本飽和,城市承載功能基本滿負荷甚至超負荷,不少發達地區提出了“退二進三、騰籠換鳳”的發展思路。不少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戰略性轉移勢在必行,時機成熟。而湖南婁底,作為一座資源型工業城市,大部分主導產業屬于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類產業,資源、環境、發展多重壓力逐步加重,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特別是鋼鐵產業,普鋼產能高達997.3萬噸,占全省的54%,但產能地位與企業效益不相符合,倒逼鋼鐵產業升級換代。充分發揮各方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極力承接產業轉移,開發建設不銹鋼產業基地,既是時勢所需,又是正當其時。
天時地利人和,核心產業板塊順勢而生。婁底市委市政府已經明確“一主兩次”的不銹鋼產業發展思路:以國家級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依托漣鋼、冷鋼的生產能力,依托佛山的技術優勢,延伸產業鏈條,加快產業集聚,創新產業發展,做好高端不銹鋼產業和關聯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以雙峰、冷新為次重點,做好產業轉移承接和中端不銹鋼制造,與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一個高中搭配的局面,統籌全市不銹鋼產業協調健康發展。
如今,這個構想正逐步變為現實:婁底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支持總部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將為婁商回婁興業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優惠待遇。婁商總部基地(婁商廣場)已進入規劃選址階段,在今年年底第三屆“婁商大會”期間將正式簽約建設。婁底市發改委、商務局、經協辦等單位積極作為,依靠現有基礎,充分利用婁底籍在外從事不銹鋼產業的企業家人脈廣泛、理念先進、資金雄厚、業務廣博等優勢,緊緊抓住沿海不銹鋼產業轉移的契機,通過上門招商、親情招商、委托招商、規劃招商、產業招商、以商引商,大力引進不銹鋼企業,不斷促進婁底市形成不銹鋼產業規模優勢。“雙峰縣不銹鋼產業園”的骨干企業----廣東宏旺投資集團于2011年在湖南注冊成立湖南天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投資3.8億元建設年退火處理加工不銹鋼60萬噸,冷軋20萬噸精密不銹鋼帶、制品及高端表面處理生產線項目將于2013年9月正式投產;泰和不銹鋼2012年已達到年產4萬噸不銹鋼鑄件的規模;冷鋼年產30萬噸不銹鋼復合板項目一期年產15萬噸生產線已投入生產,不銹鋼201板材項目和20萬噸不銹鋼冷軋板帶項目年內有望建成;還有大量不銹鋼產品制造項目簽訂了入園協議,近期即將開工建設。同時,婁底還計劃以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和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為契機,引導漣鋼和冷鋼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換代,對現有轉爐進行改造,增加AOD爐和精煉爐等不銹鋼生產設施,并進一步加速關聯產業的培育集聚,逐步實現婁底不銹鋼產業從量到質的轉變。
了解更多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