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酒鋼宏興定增疑點重重,業內人士透露參與定增的4家基金公司不過是幫別人作“嫁衣”,實際上真正參與定向增發的是信托公司。
據酒鋼宏興發布的非公開發行結果顯示,國投信托和外貿信托的信托資金通過4家基金公司專戶參與認購,這些經由基金專戶參與定增的信托資金規模高達31.686億元。
其中,國投信托旗下金雕90號單一資金信托計劃(查詢信托產品)(查詢信托產品)和金雕89號單一資金信托計劃分別通過農銀匯理和金元惠理基金專戶參與投資增發,各動用資金8.058億元,外貿信托旗下鴻盛1號定向增發集合資金信托分別通過海富通和華富基金專戶投資酒鋼宏興定增,動用資金分別為7.785億元和5.831億元,外貿信托旗下鴻盛2號定向增發單一資金信托借道華富基金專戶參與定增,動用資金1.954億元。
此外,酒鋼宏興發布的公告顯示,農銀匯理等4家公司累計獲配8.54億股,截至最新收盤,以《中國經營報(微博)》記者發稿時(5月15日)2.99元/股收盤價計算4家基金公司累計浮虧6.17億元。
通道業務謎團
“信托借助非公募專戶‘通道業務’參與定向增發,根本就不想讓別人知道到底是誰參與了定向增發,真正出資方甚至可能是上市公司大股東。”某大型基金公司駐四川的經理趙羽告訴記者。
所謂公募“通道業務”是指,公募基金將產品轉托給信托、券商、陽光私募等機構。產品銷售、投資管理、乃至交易都由這些公司來進行操作的產品。基金公司承擔交易通道的開設工作,并不對該產品的投資業績負責,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及通道出借費。信托資金由于在參與增發和首次公開募股時資格受限,信托資金成為基金公司通道業務中的大客戶。
趙羽向記者透露,“目前通道產品在業內并不少見,有些公司的專戶產品中甚至一半多都為通道產品,對于基金公司來說,除了獲得一定收入外,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管理規模。”
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基金公司非公募業務規模為9056.66億元,相比3月份增加了785.94億元,單月增幅達9.5%,成為今年以來單月增幅最大的月份。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基金公司非公募業務規模為7564.52億元,今年1~3月份,非公募業務的增長份額分別為602.06億元、44.27億元、62.87億元,增幅為7.96%、0.54%、0.77%。而4月份單月增幅為今年以來的最高。以此計算,今年以來,非公募業務相較去年底已增加19.73%,增長勢頭迅猛。
深圳一家合資基金公司的特定客戶資產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方面,公募基金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過去,老牌公司市場規模占比大,新公司在傳統公募領域突圍難度大;另一方面,專戶產品的利潤率較高,主要針對高凈值客戶以及企業,收益性一般要高于公募產品,由于沒有銀行的尾隨傭金,其成本也低。業績好的專戶一個億的規模能抵十個億的公募產品。”
虧損日益嚴重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專戶業務中最為積極的是次新公司和中小公司,不少公司非公募業務規模占比超過一半,部分新公司甚至在未發行公募產品的情況下“專戶先行”。 專戶通道業務,似乎已經成為他們抵御經營壓力的救命稻草。
以參與酒鋼宏興定增的4家基金為例,除了海富通規模較大之外,其余3家基金公募管理規模均較小,金元惠理去年底公募規模只有9.04億元,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數第6位,華富基金公募規模也只有73.85億元。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紅塔紅土基金、英大基金非公募規模占比均達到100%,上述兩家公司在無公募產品成立的情況下已率先開展專戶業務,其專戶規模分別為40.89億元和21.30億元。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此類業務表示擔憂,博時基金前任總經理、現任萬向控股副董事長的肖風此前曾公開表示,“基金公司不應該做所謂的通道業務,這對基金公司的價值增長沒有大的作用,而且不賺錢。”
肖風的擔憂不無道理,去年以來,二級市場持續下探致定增收益率不斷下滑。一些專戶產品未能達到投資者的預期,基金公司所希望的從專戶業務中提取業績報酬的預期也大多落空,虧損的專戶產品更是比比皆是。
除了酒鋼宏興之外,梅花集團、中文傳媒和韶能股份也出現增發價格與股價倒掛。跌破增發價分別有20.73%、3.38%和3.01%,匯添富、海富通、華富、金元惠理、農銀匯理、民生加銀和華商等8家公司均踩到地雷。
趙羽告訴記者,“專戶產品表現不佳的重要因素就是投資經理大多來自公募,無法擺脫公募的思維和邏輯。許多公募基金經理被調至專戶投資崗位,公募基金重配置的策略不適合專戶的重個股的要求。考慮到收益率的不斷下滑,基金公司參與定增的熱情將會受到影響。此外,基金倉位仍然超過8成,較高的倉位鎖定了大量資金,也將限制基金參與定增。”
了解更多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