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龍灣不銹鋼產業在全省起步最早、企業數最多、產品種類最齊全,產業鏈涉及冶煉、軋鋼、穿孔、拉管及深加工等諸多環節。近年來,該區加快平臺建設,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不銹鋼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2年12月,該區不銹鋼行業已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企業1家,省級名牌產品企業4家、省級著名商標企業7家、市級名牌產品企業7家、市級知名商標企業9家,其中華迪鋼業集團、青山控股集團分別于2011年、2012年進入全國民企500強。具體做法如下:
一、實施落后產能淘汰工程
一是加強總體部署。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規定,出臺《龍灣區不銹鋼整合提升方案》,以市場調節和政策調控相結合的原則,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根據轉、并、改的思路,兼顧調控政策嚴肅性與靈活性,分期逐步淘汰鋼鐵產業落后生產裝備,完成省、市級下達的各項任務。從2005年著力開展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以來,在區政府的高度重視,通過典型示范、分批實施、限期搬遷等工作方式,到目前已通過整改治理209家,總投資2個多億。
二是實施獎勵引導。在經濟方面,充分利用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等方式,對國家產業政策明令淘汰的小電爐、中頻爐等煉鋼裝備以及限制類生產裝備,采取不同的加價方式,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對列入國家和省、市年度淘汰計劃的企業,按期完成淘汰驗收的,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促使企業淘汰落后產能。
三是強化監管倒逼。在行政方面,充分利用稅收、環保、質監、安全執法檢查等行政手段,加大對落后產能設備的監管力度,對污染排放不達標、產品質量低劣、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堅決依法處理,迫使企業主動淘汰落后工藝設備,停止生產落后產品。
二、實施產業提升工程
一是環保技術提升。對現有的煤氣發生爐進行技術改造,在時機成熟時倡導引進天然氣,減少二氧化硫排放。加大環保設備投入力度,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在源頭防止酸洗廢水排放,完善廠區內環境保護的監控體系,杜絕偷排,防止漏排。在全行業引進精細化生產等先進管理技術,減少資源消耗。
二是產品質量提升。加強產學研合作。按照“政府主導,企業聯辦”的方式,由龍頭企業牽頭聯合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研究開發不銹鋼行業新產品,加快不銹鋼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問題,引導企業優化產品結構,積極發展油井管、油管桿、核電工業用管等新興鋼產品,拉大產業鏈發展空間,提高不銹鋼精深加工產品的份額,提升產品競爭力。總體朝大口徑、雙相化、耐高溫、耐腐蝕、耐高壓方向發展。重點生產超級304不銹鋼管、2520特制鋼管、830mm無縫管及2205雙相管等產品。以龍灣擁有省不銹鋼產品檢測中心的有利因素,加強對企業產品生產工作的指導,加大產品的檢測力度,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三是工藝技術提升。在設備方面,采用可控保護氣氛系統的輥低式、網帶式和馬弗管式熱處理爐替代連續式輥底爐。推廣采用高速、長行程、環孔型、高精度的冷軋管機替代或改造我國第二代冷軋機。逐步采用電爐(中頻爐) AOD(VOD)精煉工藝冶煉,提高鋼質純凈度的同時提高鏈鑄比例。改善單一的穿孔結構,增加熱擠壓工藝和不銹鋼熱軋工藝供坯,采用冷軋 冷拔聯合短流程工藝逐步替代純冷拔生產工藝等。
三、實施綜合培育工程
一是培育大型企業。對散落在全區的100多家“低、小、散”不銹鋼企業進行整體改造搬遷。由區政府初步擬在“浙南不銹鋼管材基地”安排850畝工業用地進行產業集聚(其中750畝用于企業集聚安置,100畝用于產業平臺建設)。由浙江五星鋼管制造有限公司、溫州市經協鋼管制造有限公司等8家行業龍頭企業牽頭,按照平均供地30畝的標準組建25家企業入園。
二是培育企業品牌。梳理一批重點項目,實施區領導聯系制度,一對一加以指導幫扶,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不銹鋼企業集團,提升我區不銹鋼行業整體競爭能力。組織指導企業開展品牌創建工作,對獲得國家、省、市級以上知名品牌的企業,按有關政策給予獎勵。2010年,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龍灣區省級不銹鋼專業商標品牌基地稱號。
三是培育電子商務應用。依托不銹鋼專業市場,搭建“中國不銹鋼管材交易網”。2011年4月28日,由青山控股集團牽頭打造一個集交易、結算、會展、質檢、倉儲、物流和物質抵押融資等多種服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專業組織不銹鋼原材料及相關制品網上交易,為溫州不銹鋼企業網上交易、抵押融資、價格信息提供服務。
了解更多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