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效化”管理、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全面啟動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工作……太原不銹鋼產業園區的轉型綜改工作可謂多點出擊,亮點紛呈。“畝效化”管理出效益
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使用效益,做大做強園區經濟,不銹鋼園區從2013年開始對園區內生產企業和在建企業的畝均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等進行量化考核,推行了“畝效化”管理辦法。
根據企業入園協議、可研報告和園區規定,合理確定企業年度畝均完成稅收目標和增長比例,并通過季度排名、半年通報、年終考核、獎懲兌現的方式,“給每個企業加壓力,向每畝土地要效益”,對達到標準的企業繼續“扶優扶強”,對達不到標準的企業限期整改,對連續兩年不達標的企業進行勸退,重新引進優質高效項目。
這項改革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產出水平,降低土地資源浪費,為企業提高生產經營效益建立了激勵機制,是園區以效益促進跨越、良性發展的一項重大改革。2013年,園區內企業稅收從2012年的畝均1萬元提高到畝均1.3萬元。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不銹鋼園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改革。去年以來,園區以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抓手,實現了由低端不銹鋼加工向高端加工、新型制造的延伸,由單一的不銹鋼產業向裝備制造業、現代物流業的擴張。
特別是今年,招商引資針對園區產業短板,補短引強,瞄準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重點引進和推動了以東杰智能物流設備制造園、威邇思空氣源熱泵為代表的新型制造產業項目,以潤恒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園、國藥集團山西物流中心、海爾虛實網服務園為代表的大型現代物流業項目,初步形成了不銹鋼產業、新型制造業、現代物流業三大產業集群,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全面啟動
不銹鋼園區自成立以來就擔負起延長全市鋼鐵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的戰略任務,先后獲批太原市、山西省循環經濟試點園區,成為全市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的載體和平臺。
今年,園區按照我市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機制的總體要求,圍繞“延鏈提效、循環發展、提高效益”的理念,全面摸底和調研,編制了《太原不銹鋼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組織申報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方案先后通過了山西省專家評審、國家發改委專家評審及最終審核,2013年9月10日正式獲批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獲得中央財政資金8800萬元,成為山西省3年來唯一一家成功申報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的單位。今年,將對方案中選取的關鍵補鏈項目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做好項目推進和資金補助的落實工作,對天大化工、中力信達、一元通、太鋼不銹(000825,股吧)鋼工業園、創新中心5個正在實施的項目給予資金補助支持,對精密鑄件項目、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改造3個項目啟動前期工作,力爭3年完成項目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