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成立一家擔保公司,非法吸存2.45億余元,資金鏈斷裂后,至今尚有1.26億余元未償還;以個人名義非法吸收3億余元借款,資金鏈斷裂后,這些借款無法追回。
前天,溫州東特不銹鋼制造有限公司姜某夫婦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在龍灣區人民法院進行一審第二次庭審,主要進行了法庭辯論和最后陳述等程序。日前,第一次庭審已完成法庭調查等程序。
公訴機關
“大哥級”企業老板夫婦資金鏈斷裂一度跑路,去年8月被警方刑拘
姜某今年56歲,其妻歐某53歲,兩人均居住龍灣永中。據起訴書顯示,歐某為東特不銹鋼公司法定代表人。知情人士稱,雖然歐某是法定代表人,其實姜某才是該公司老板。
東特不銹鋼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冊資金7000萬元。據業內人士稱,該公司在溫州不銹鋼行業中有相當知名度,年總產值曾達10億元,屬“大哥級”企業。
據公訴機關指控,2010年2月以來,姜某伙同夏某(另案處理)分別出資1900萬元、1200萬元,在龍灣成立了一家名為“永誠”的擔保公司,專門從事民間借貸業務。該公司以支付1.5%至3%的月息為誘餌,向110余人吸收資金2.45億余元,然后再將借款資金以高息轉借給個人或企業,從中賺取利息差。2011年7月,該擔保公司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至今尚欠50余名被害人1.26億余元未償還。
2010年3月到2011年8月,姜某個人以1.5%至7%不等的月息為誘餌,向方某等人非法吸收3億余元借款,用于東特不銹鋼公司經營、銀行貸款及償還自己的高利債務。姜某資金鏈斷裂后,這些借款無法追回。其中,歐某以借款人或與姜某共同借款人及擔保人名義,高息利誘,向季某等人非法吸收3400多萬元,并將借款供姜某使用,后因資金鏈斷裂無法償還。
案發后,姜某、歐某一度跑路。起訴書顯示,兩人均在去年8月7日被警方刑拘,姜某于9月13日被依法逮捕,歐某于9月6日被取保候審。
被告辯稱
沒有利誘別人,沒有公開宣傳借錢給我的人,大多數是不認識的
庭審中,姜某承認,他確實借了這么多錢,也確實有部分錢未償還,但他對公訴機關指控的一些細節不予承認。他說:“我沒有利誘別人,我沒有公開宣傳,那些借我錢的人,大多數是我不認識的。不認識,我怎么向他們宣傳……”
歐某則稱:“我不懂法律,如果說我有罪,我就認罪。”
姜某、歐某夫婦均有各自的辯護律師。兩律師對姜某、歐某都進行了無罪辯護。
在發表辯護意見中,姜某的律師指出,在指控的事實中,有一筆9000萬余元出現重復指控,在姜某以擔保公司非法吸存的犯罪事實中被指控了一次,在其個人犯罪事實中又被指控了一次。還有,在被指控以擔保公司非法吸存的犯罪事實中,110余名被害人的身份情況不明,非法吸存的2.45億余元是怎么計算出的,未償還的1.26億余元怎么確定等都不明確,因此此案涉案金額未查證屬實。
該律師稱,公訴機關指控姜某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無法形成證據鏈,不能排除其他合理可能性。疑罪從無,依照刑法規定,法院應以證據不足、指控犯罪事實不能成立,判處姜某無罪。
歐某的律師也在辯護意見中稱,歐某行為不構成犯罪。歐某與一些借款人系朋友關系,借款行為并非公開,應認定為民間借貸,她的行為不構成構罪要件。雖然歐某在庭審中表示認罪,但辯護人有獨立的辯護權,建議法庭應當以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事實不能成立,判處歐某無罪。
量刑建議
構成非法吸存公眾存款罪丈夫判7年半至8年半,妻子判3年至4年
昨天法庭上,公訴人在公訴意見中稱,第一次庭審時,姜某、歐某對非法吸存的具體數額等事實均予以供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關于定性,姜某的犯罪行為符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構罪要件,即非法性、非法公開性、利誘性、社會不特定性等“四性”。歐某作為東特不銹鋼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主觀上明知丈夫姜某非法吸存行為,雖然她說自己心里是害怕的、擔心的,但還是幫助丈夫非法吸存,屬共犯。姜某、歐某在主觀上有非法吸存的故意,客觀上向社會不特定人員非法吸收存款。
公訴人認為,姜某、歐某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數額巨大,他們行為均已觸犯刑律,應當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追究刑事責任。公訴人向法庭給出的量刑建議為:判處姜某有期徒刑7年6個月至8年6個月,并處罰金;判處歐某有期徒刑3年至4年,并處罰金。
8月26日,龍灣法院就此案未作當庭宣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