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堅定創新發展步伐 探索企業制勝秘訣之銀海不銹鋼
2014-11-18 09:07 |
|
來源:BXGDH.CN |
|
字號:T|T |
|
|
“走企業看發展”
【制勝秘訣】銀海不銹鋼的內外兼修有兩層含義,一個代表對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開拓,另一個則是代表在企業內通過規范化管理增效益,在企業外通過品牌打造拓市場。“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讓銀海不銹鋼在風云變幻的市場博弈中,不斷刷新著企業發展的紀錄。
在市區的戴夢得商場,一款名為“紅廚”的廚具專柜以其鮮艷的中國紅色調,格外顯眼。更為吸引人的是,專柜上擺放的上百種造型各異、功能用途各異的不銹鋼廚具產品,展示了金屬時代的酷感審美。而“紅廚”這一品牌和產品,就是出自位于秀洲區新塍鎮的浙江銀海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
“雖系出名門、麗質天成,但我們的‘紅廚’,現在還不是那么有名。”和所有生產型外貿企業一樣,談起公司的產品時,銀海不銹鋼常務副總吳水華語氣中既有驕傲,也有無奈。驕傲的是,從1996年注冊成立,銀海不銹鋼一步一個腳印,踏實開拓海外市場,逐漸成為國際一線廚具著名品牌,像WMF、雙立人、菲士樂,還有像法國SEB的代工生產商,這樣的地位不僅證明了產品的質量,也給銀海不銹鋼初期的發展帶來了豐厚的效益。
無奈的是,隨著國際市場需求變化,特別是周邊國家競爭對手的崛起,加上企業用工、經營等成本的迅速增長,生意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困難。貼牌出口產品比例一度高達95%的銀海不銹鋼,雖然產品依舊暢銷日本、東南亞和歐美市場,但企業已經深刻認識到,要想進一步提升企業知名度和產品競爭力,必須具有自主品牌,也必須開拓真正屬于自己的國內市場。于是,企業研發了迎合國內不同消費者需求的各檔次產品,并創立了“紅廚”、“格蕾美”等品牌。從自創品牌到引進人才,從生產制造到設立終端市場,銀海不銹鋼在實現產業鏈不斷延伸和效益追求最大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除了在國內各專賣店、商場專柜和麥德龍、大潤發等終端銷售,并和全國各地加盟商一起共享市場、雙贏互利,銀海不銹鋼還著力打通線上銷售的渠道。“從目前情況看,線上銷售還是成本最低的渠道,也是非常有效的開拓國內市場的方式。”吳水華說,銀海不銹鋼的目標是,在三年內實現6000萬元的線上交易額,這樣就可以實現進一步深耕國內市場,并最終將銀海不銹鋼的內外銷比例調整到85%比15%。
如果說加強國內市場開拓屬于銀海不銹鋼的“開源”之舉,那對內加強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則充滿了“節流”的味道。吳水華毫不諱言,雖然銀海不銹鋼擁有一支一流的產品設計開發團隊,但這不能改變不銹鋼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性質,因此,精細化管理是企業必須要嚴格執行的。吳水華舉例說,比如廠里有上百臺機床,有些不太負責的操作員工作結束后經常不關閉機器,這樣下來,一個月一臺機器可能就要浪費上萬千瓦時電。“為此,我們設立了巡檢制度,還設計了績效考核計劃,從制度和規范上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吳水華說。
編輯:調貨秘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