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有序運轉離不開價格信號的指引。能夠準確靈敏反映市場供求信息的價格信號對于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市場整體運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義。而由于歷史路徑依賴造成“價格惰性”,當前在不少市場領域都存在價格調整滯后的問題,這也嚴重阻礙市場機制的充分發揮。
針對價格改革這一盤活市場機制運行的重要議題,李克強總理在最近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價格改革難度很大,但它有利于長遠,是建立市場機制必須要闖的一道‘坎’。價格改革不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關鍵問題就等于沒抓住!這是一項啃硬骨頭的改革,是一場攻堅戰。”從這一表態來看,這場攻堅戰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實際上,今年以來價格改革在交通、醫藥、能源這些領域都有一些進展。9月16日,武漢鐵路局開行4對8列時速120公里的貨物快運列車,該列車首次實現貨運價格市場定價,并力爭做到價格一周一調。這是在今年2月15日發改委將鐵路貨物運價由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后,鐵路系統首次明確提出貨運價格浮動機制。11月初,發改委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征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在意見稿中,“部分放開醫療服務價格”、“年內首先放開基本藥物價格”等以往的“敏感”說法,首次被明確提出,甚至包括取消主管藥品價格的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也成為全國物價局長工作會議上的正式建議之一。11月4日,發改委在網站上掛出《關于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現行電網企業依靠買賣電獲取購銷差價收入的盈利模式面臨重大改變。由于輸配電價是電價改革最為關鍵的環節,而此前受制于多方博弈始終難以推進,此次深圳試點推行將有助于打破電網企業的壟斷地位,進一步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
攻堅戰的目標已經明確,在細分領域也取得了一定“戰績”,但離比較理想的狀態仍有不少差距。這種差距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當前改革觸動的利益。因為定價權的轉移意味著掌握該權力的部門將不得不面對“無事可做”的狀況,這將直接削減已經存續多時的“存量利益”,由此引發的阻力可想而知。最直接的證明就是當前發改委腐敗案件涉及的巨大金額,一共立案查辦11案11人,涉案金額超過千萬元的有6人,其中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家中搜查發現現金折合人民幣2億余元,成為建國以來檢察機關一次起獲贓款現金數額最大的案件。要肯下價格改革這塊“硬骨頭”,相關利益的削減勢必成為接下來的重要關口。
價格改革在清除積弊的同時還應注重價格形成機制建設,做到“有跡可循”。以成品油價格為例,在實施改革之后,并不是單向上漲,而是漲、跌、平都曾出現,近期由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連續下跌,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八連降”,這種隨市場局勢變動而調整的價格機制才是保證市場體系有效運轉的重要制度保障。如果只是簡單放開定價權,并不能保證相關價格形成能夠反映市場的真實信息。為了增加價格形成的透明度,政府在價格機制的建設過程中應該起到積極監督作用。
當前推動價格改革攻堅戰同時具備多個有利條件。一方面通脹低行為價改創設重要“時間窗口”,另一方面對利益集團的削弱已經成為打破一些改革停滯領域僵局的重要突破口,這對其他領域的信號意義也更加清晰。在這場價格攻堅戰中,定價權向市場轉移不是唯一目標,積極建設“有跡可循”的價格機制更是題中應有之意。
價格改革這場攻堅戰的發動已經箭在弦上,“時間窗口”和利益集團削減的有利條件也已備齊,定價權向市場轉移不是唯一目標,積極建設“有跡可循”的價格機制更是題中應有之意。
編輯:調貨秘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