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對于泉州眾多生產制造企業來說,擁有進口生產設備是企業生產實力的保證之一。這也側面說明了在機械產品上,我們仍與國際水平有較大的差距。為了全面縮短差距,南安機械制造產業和企業從研發創新、技術提升、數控化應用等多個層面對產品進行升級,使之更具智能化、穩定性,進而在國內市場享有美譽;與此同時,國外市場也逐漸納入南安機械企業的市場版圖中。
高端產品進軍國外市場
“我們公司的外銷情況還不錯,這兩天才有土耳其客戶前來洽談,訂了兩臺設備,總價值要一千多萬元。”達宇重型數控機床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泮水告訴記者,他自豪地介紹說:“不僅是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國家都是我們的客戶。因為我們主打產品是大型數控機床,屬于高精度的產品,一直以來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都是德國企業。經過我們多年的努力,在技術層面上已經不輸于德國企業,而在價格上有很高的優勢。一般來說,同類產品德國制造的要兩三千萬元一臺,而我們從幾百萬元到一千五元不等,這使得我們更能被市場所接受。”
高精度、高附加值的產品正在成為南安機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主力軍,近期群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出口印尼的一條加氣混凝土生產線就高達兩千萬元。群峰機械董事長助理張建海告訴記者:“目前來說,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是我們的主要目標市場,外銷產品則以砌塊成型機和加氣混凝土生產線為主。價格方面,不僅有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的中高端產品,同樣有上千萬元的高端生產線。”
而在今年收購德國策尼特公司的泉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消化德國企業的技術積累之后,迅速轉化為國產化應用,全面提升企業原有的產品,使之具備更高的技術水平和附加值。同時,策尼特原有的客戶群體、市場也得到有效的銜接,成為泉工全面拓展國外市場的一個優勢所在。
高性價比成競爭利器
可以說,價格上的優勢一直是國內產品走向海外市場的一大助力。然而對于機械產品來說,單單價格上的優勢還不足以引起國外市場的青睞,對于技術同樣有著很高的要求,再加上南安的機械企業在售后服務方面盡量做到最好,使得泉州制造成為物美價廉的代名詞,為企業贏得市場認可。
“上世紀80年代,我們就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升級改造,如今的技術已經不會比德國差了。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國外客戶,我們還專門在海外設立服務店,并派駐技術人員,為客戶提供售后、維護等方面的服務,并做一些機電產品的銷售。”陳泮水向記者介紹說。
張建海也表示,性價比高是南安機械產品進軍國外市場的利器,他進一步介紹說:“國外選用中國產品的一大原因就是我們產品具有極高的附加值,從自動化程度、產品質量各方面來說也算是高端產品了。此外,我們提供的完善服務也成了有力的競爭優勢:我們能夠為顧客提供定制產品,并且交期速度很快,一般3個月就能交貨。在售后服務上,我們專門設立國外技術服務部,有二三十個長期駐海外的技術人員為客戶提供技術服務。”
對于國內機械企業的這一優勢,泉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炳煌有著直觀的認識,他告訴記者:“在收購策尼特時,我們也分析了他們為何會破產。生產環節中,他們并沒有現貨,一定要訂單來了才制造,但是他們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做到讓客戶滿意的產品。最為麻煩的還是售后服務方面,他們設備的穩定性很好,但一旦某個零件壞了,就要等到很久才能更換,因為沒有庫存。同時,他們的員工對于上班時間有很高的要求,上班時間會做到最好,但一旦下班之后就完全不會理會工作上的事情,這也是影響他們售后服務的一個重要原因。”
提升品牌影響力的推手
海外市場的巨大潛力與需求,是激發南安機械企業“出海”熱情的一大誘因。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內市場需求已經趨于飽和,市場拓展空間相對較小。
對此,傅炳煌告訴記者:“以磚機行業來說,目前大概有30%的產能是過剩的,企業已經到了洗牌的階段。我認為,企業應該找到自己本身的定位,才能做大做強。”張建海也表示:“近年來國內的建筑、房地產行業比較疲軟,使得砌塊磚機等機械產品產能出現過剩,而與之相對的是一些國家正在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形成龐大的市場,進一步吸引了我們這些相關機械制造企業的熱情。而國家主推的‘一帶一路’戰略,鼓勵企業走出去與其他國家對接,這對于我們的產品出口是一大利好消息。為此,我們近期也通過參加上海寶馬展等專業性展會,以及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去拓展國外市場。”
此外,國際市場還是一個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的推手。“之所以將市場放在國外,是因為國內消費能力有限,私營企業買不起,大型企業又不差錢,會直接購買進口設備。加上國外市場環境比較規范,不會出現亂殺價的情況。”陳泮水說道。同時,他還從行業的角度指出:“我認為,機械行業應該到海外去接受考驗,尤其是高級機床產品。國際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的各項要求相對比較高,這對于我們產業不斷自我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也有利于我們在國際上樹立品牌。當然,類似我們大型機床這類‘冷門貨’,是不好啃的骨頭,在企業自身努力的同時,我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有一些政策支持和引導。”
編輯:調貨秘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