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4年進入年底收官之時,國家發改委頻出大招,集中審批一批機場、鐵路、公路項目。
12月23日,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審批通過六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總額為人民幣253億元。此前一天,發改委剛批復近2100億的地鐵建設項目,這將為我國管材行業的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呢,我們拭目以待。
1、四季度批復投資超1.4萬億
據統計,今年四季度發改委共審批35個項目,總投資超1.4萬億元。
僅22、23兩日,發改委就集中批復了8個地方的交通運輸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達2346.26億元。繼12月22日批復了安徽、杭州兩地2092.84億元的地鐵項目之后,12月23日,發改委又有大手筆,6城市公路項目獲批,其中包括受關注已久的西藏318國道。
這8個地方,除杭州外,都集中于西北部、西南部和中部,其中中部包括安徽,西北部地區包括甘肅、內蒙古、新疆,西南地區包括西藏,主要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細數四季度獲批的項目,其中有11個項目涉及鐵路、公路、機場、碼頭、港口。項目審批向交通領域傾斜非常明顯。
2、基建項目為“保7”護駕
就2014年,全年7.5%的GDP增長基本已宣告完成。但轉眼2014年就將成為歷史,2015的帷幕又將向我們展開,隨之而來的GDP壓力,也不得不讓中央嚴正以待。
一直以來,房地產一直都是拉動GDP的“主力”,但今年的房地產卻讓我們難免有一種“英雄遲暮”的感慨。從三季度開始的持續疲軟讓我們逐漸開始意識到,這頭拖動中國GDP增長的“大牛”也開始走上了下坡路,即使有降息的扶持,也只能勉強維持局面的房地產行業,步履間蹣跚難掩。
房地產的頹勢讓政府不得不做“兩手準備”,基建主題應運而生。其實,基建主題的“走紅”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的是,房地產業的頹勢不得不讓基建這個“孩子”早產,開始承擔GDP壓力。必然的是,早在之前,中央就一再提出“一帶一路”規劃,基建作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其自帶的“GDP”光環,讓它不得不成為經濟下行壓力的“保7”主力。
3、時也命也,機遇風起
其實早在今年2月初,國家發改委就確定了“七大重大工程包”的大方針,包括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基建主題已然初現端倪。
而后“一帶一路”的提出則讓更多人把目光集中到了中西部的基建需求上。但國內市場需求畢竟有限,2009年四萬億刺激下的嚴重過剩的產能依舊拖累著中國經濟前進的腳步。但“中國最有效率推銷員”李克強總理12月的集中出擊中東歐,提出“以基礎設施為牽引,以產能合作為抓手”,與各國簽下多筆千億大單,進一步幫助中國基建走出國門,擴大國外市場份額。
國內市場依然開啟,國際市場需求此刻也姍姍而來。
放眼2015,相信還會有更多“定向精準”的項目上馬,基建主題將貫穿2015全年。總體而言,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齊發力將幫助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長內完成產能的“去庫存化”,隨著工程包的不斷推出,將幫助國內產業更好的實現結構優化與轉型,進一步催生市場活力。
對于不銹鋼管材而言,基建主題的“來勢洶洶”讓我們對于明年市場的走勢充滿了信心。在需求端,在實際政策的推動下,市場的“風”必然會更加“昂揚向上”。而作為供給端,在“去庫存”效應下,輕裝上陣的市場必將迎來一場勝利,機遇觸手可及。
編輯:調貨秘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