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2日,《中國冶金報》記者走訪了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鋼材市場的一些經營大戶。與2012年相比,眾多鋼貿商發出了“別了,‘金九銀十’!”的感慨。
此鋼鐵業非彼鋼鐵業。2012年,我國粗鋼產量為7.16億噸,同比增長3.1%,人均消費粗鋼540公斤;2014年,我國粗鋼產量為8.23億噸,同比增長0.89%,人均消費粗鋼超過600公斤,已經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雖然兩者相比增加1.07億噸,但是出現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一是粗鋼增速下挫2.21個百分點;二是產能過剩2億多噸,成為鋼市持續下行的根本原因。
此礦價非彼礦價。2012年,我國進口鐵礦石7.4億噸,同比增長8.4%,均價128.6美元/噸,對外依存度為71%;2014年,我國進口鐵礦石9.33億噸,同比增長13.8%,均價100.2美元/噸,依存度上升到78.5%。今年以來,進口鐵礦石價格一度跌至44美元/噸,隨后反彈至55.8美元/噸。鐵礦石價格支撐鋼材生產成本的能力顯著降低。
此鋼材非彼鋼材。以螺紋鋼為例,2012年6月份,工信部發文,2013年禁止生產I級、II級螺紋鋼等低端、落后的老品種鋼材;2014年,HRB400、HRB500等高強度或抗震螺紋鋼成為市場流通交易的主導產品。這些產品具有減量化用鋼10%~15%的品質,不僅使建筑業鋼鐵材料使用成本更低,而且鋼鐵材料的強度性能也有較大提升。據業內機構統計,今年以來,建筑鋼材產能利用率長期維持在70%以下。
此鋼價非彼鋼價。2012年12月底,鋼協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05.31點,2014年12月底為83.09點,3年間下挫了22.22點。2015年,鋼市無春,即便是7月中旬的價格反彈,到8月末也戛然而止,從小規格線材到螺紋鋼全線下探。這并非是簡單的價格漲跌,而是需求不足與鋼鐵產能過剩的博弈。
鋼鐵產能過剩,鐵礦石價格跌至底部,鋼材產品升級,鋼價下跌成為常態,傳統“金九銀十”鋼市旺季再難出現。
(文章來源:中國冶金報)
編輯:調貨隨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