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告別書掃落一片秋鋼鐵業去產能剛剛開始
網上出現了一種極其煽情的告員工書,最早看到的版本是日照鋼鐵的老板杜雙華,最新看到的則是包鋼的董事長周秉利,是真是假的不知道,知識產權是誰的也不知道,但是有一點我們是知道的,那就是不管是杜老板或者是周老板,都是鋼鐵業的老大,一封信如同一片秋風掃落的樹葉,這叫一葉知秋。
信的內容大體是一樣的。
首先是無奈,其次是悲壯,再者是發誓。
無奈表現在對市場形勢的絕望,本來都想扛一道,但是現在看來實在扛不下去,一方面是鋼材價格沒完沒了地下滑,另外一方面庫存根本消化不了,生產越多虧損越多,所以,沒有辦法只能停產減產;
悲壯表現在對于員工而言,這種停產減產就意味著減員裁員,下崗回家,鋼鐵廠效益都不好,其他還能有地方上崗嗎?
發誓表現在對于未來的信心,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企業能挺過來,活下來,那么有朝一日公司只要招人就首先讓曾經離開的員工回來,只要還有一人還沒回來公司就不招一個新人。
聲情并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尼瑪現在老板的情商一夜之間好像換了個人一樣,到底是形勢比人強,擱平時,老板能如此低三下四求員工體諒、體察、體會?
看看這一段。
“這是我們XX鋼廠生死存亡的關頭,進一步則會加速走向死亡,退一步或能求得生存,作為我們這樣一個擁有XX萬名員工的企業,企業的存活與所有員工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再不采取斷然措施,我們只能坐看這艘大船帶著所有的員工一起悲壯地沉沒,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等到那個時候,企業在經濟形勢最嚴峻的時期倒閉了,所有人都將各奔東西,自謀生計,就業機會將更加微乎其微,可能到時候給大家帶來的將是更加慘重、更加被動的打擊,與其到時全盤皆輸,不如現在斷腕求生。鑒于這種形勢,我決定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壓縮產能,瘦身減負,盡最大可能保住企業的生存元氣。
“做出這個決定,對于我本人和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員來講是萬般痛心無奈。我作為集團董事長,更加沉痛傷感,你們與我風雨同舟,并肩攜手,歷盡了千辛萬苦,也鑄就了X鋼昨日的輝煌,你們依托于企業,企業倚重于你們,有如手足腹心。作為董事長,任何一名員工的離開,我都是不愿意看到的,此次減產對企業對我來說,如同剁手砍足,實在是迫不得已。”
不能再引用了,東北話講,眼淚嘩嘩的。
沒有辦法,這就是現實。
但是,未來或許是光明的。
“當此危難之時,只盼大家理解我的苦心,只要企業能夠活下去,走的人一定還能再回來,也請你們一定要樹立信心,我們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你們的離開也只是短期的。盡管眼前的危機會給我們帶來沉重的打擊,但來年市場還會有無限生機。國家已經采取積極措施,如兩萬億的鐵路項目、4萬億的基礎設施建設、廉租房政策的推廣落實以及對企業實施減免稅,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這些舉措的推行展開,必將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好轉,同時也必定會拉動鋼鐵產品的需求。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很可能就是來年春天,市場可望逐漸回暖轉好,我們企業也會走過這個困難時期,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
哦,飽飽的正能量,點贊不能再多了。
鋼鐵行業的狀態是轉型升級的經濟的縮影,金融危機前中國的鋼鐵產能已經是世界第一,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第一依然是中國,世界第二的是中國河北,世界第三的是中國河北唐山。產能過剩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比產能過剩更大的問題是債務,整個鋼鐵行業欠債3萬億,其中1.3萬億欠的是銀行,按現在的利潤1327年才能還本,同樣這個數字也是年收入的1.67倍,怎么辦?誰能輸血,能輸多少血,輸多少血才能滿盤復活?不破產清算,產能怎么削減?破產清算,員工失業怎么辦?
或許,這就叫陣痛吧。
不能再說了,再說,眼淚又嘩嘩的了。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作者:水皮)
編輯:調貨隨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