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鋼鐵巨頭蒂森克虜伯發布其2014/2015財年(截至9月30日)財務報告。該報告顯示,蒂森克虜伯2014/2015財年業績進一步提升,主要財務指標均得到大幅改善。其調整后的息稅前利潤(EBIT)同比大增26%,達到16.8億歐元。其凈利潤高達2.68億歐元,同比大增37%。這是繼2013/2014財年盈利以來,蒂森克虜伯連續第二年實現盈利,并在9年來首次實現正向現金流。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蒂森克虜伯已經連續3年虧損。
接連兩年持續盈利表明,蒂森克虜伯這個鋼鐵巨頭已經走出困境,重新站起來了。毫無疑問,這與蒂森克虜伯近幾年大刀闊斧進行的改革有關。近年來,蒂森克虜伯以“二次創業”之勢,大力減少或出售虧損的業務,并積極投入尋找新的效益增長點。蒂森克虜伯首席執行官海因里希?赫辛根(HeinrichHiesinger)將蒂森克虜伯帶向高效和多元化工業集團轉型過程中依托的“戰略性路向”(StrategicWayForward)成效開始顯現。
然而,蒂森克虜伯的復蘇看上去似乎與鋼鐵關系不大,其歐洲和美洲鋼鐵業務仍然處于下滑之中。但在這一過程中,以鋼鐵為中心展開的材料服務和工業解決方案業務卻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昔日鋼鐵巨頭的轉型路上,傳統的鋼鐵業務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2014/2015財年業績斐然
由于整合措施得當,蒂森克虜伯2014/2015財年的業績表現讓人滿意,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根據蒂森克虜伯發布的財報,其2014/2015財年實現凈利潤2.68億歐元,而2013/2014財年為1.95億歐元,同比大增37%。歸屬于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股東的利潤達到3.09億歐元,上一財年為2.12億歐元,同比增長45%。除此之外,自2005/2006財年以來,蒂森克虜伯首次實現6500萬歐元的自由現金流(資產剝離前),而上一財年為-3.57億歐元,同比增加了4.22億歐元。
“這是公司轉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海因里希?赫辛根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與上一財年相比,雖然全球經濟形勢更加嚴峻,但蒂森克虜伯本財年訂單額仍達413億歐元,與上年度基本持平。除此之外,本財年實現銷售額428歐元,幾乎所有業務單元的銷售額均與上一財年持平或實現增長(上一財年銷售額為412億歐元),唯一例外的是鋼鐵業務單元。截止今年9月30日,集團凈金融債務為34億歐元,比去年同期的37億歐元有所減少;總資產從去年的32億歐元增長至33億歐元,其資產負債率因此降低約11.7個百分點。值得指出的是,蒂森克虜伯通過“Impact”計劃降本增效帶來的收益達到11億歐元,超出此前8.5億歐元的目標。
路透社12月4日稱,2014/2015財年的業績持續改善表明,德國鋼鐵巨頭蒂森克虜伯為成為世界領先的綜合性工業制造商付出的改革努力和辛苦終于開始有回報。
鋼鐵業務仍相對弱勢
分業務來看,如圖所示,除鋼鐵美洲業務單元(SA)之外,所有其他的持續經營業務單元均為蒂森克虜伯貢獻了可觀的調整后息稅前利潤。
財報顯示,其中電梯技術業務單元(ET)在2014/2015財年訂單額和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3%和12%,分別達到77億歐元和72億歐元,其調整后的息稅前利潤達到7.94億歐元,同比增加18%。工業解決方案業務單元(InS)本財年訂單額為49億歐元,同比出現下降(上一財年為57億歐元),但貢獻的EBIT為4.24億歐元,略有增加,主要由于上年同期數據受到了船舶系統和能源技術系統業務子單元大額訂單的提振。機械零部件技術業務單元訂單額和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1%和9%,均達到68億歐元。這得益于新產品和工廠的快速增加以及輪軸組裝業務需求的增加,特別是匯率的積極影響。
材料服務業務單元(MS)本財年訂單額和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和4%,達139億歐元和143億歐元。在可比基礎上,特別是剔除VDM和意大利AST集團業務,新訂單和銷售額同比分別下滑5%和3%。盡管受到更加激烈的競爭、價格壓力以及第一財季AST罷工事件的影響,材料服務業務單元全財年實現調整后息稅前利潤2.06億歐元,較上年同期的2.12億歐元略有下滑。不過,AST和VDM在新的業務計劃中實施的多項效率措施和銷售項目已產生明顯的穩定效果。
備受關注的鋼鐵歐洲業務單元(SE)在本財年業績出現下滑,主要受原材料價格下跌拖累。鋼鐵歐洲業務訂單額和銷售額分別達到84億歐元和87億歐元,同比分別下降6%和1%(上一財年訂單額和銷售額分別89億歐元和88億歐元)。但鋼鐵歐洲業務單元調整后息稅前利潤大幅增加2.71億歐元至4.92億歐元(上一財年為2.21億歐元)。對于利潤大幅增加的原因,蒂森克虜伯在財報中表示,“最佳企業級重裝上陣”(Best-in-classReloaded)項目的相關舉措為盈利增長帶來了積極影響,與此同時,較低的原材料價格也為盈利增長帶來貢獻,盡管較為疲軟的歐元匯率部分抵消了這些成本優勢。
鋼鐵美洲業務單元本財年訂單額為17億歐元,銷售額為18億歐元,分別較去年同期下滑22%和14%(上一財年訂單額為22億歐元,銷售額為21億歐元)。剔除去年對鋼鐵美國公司的資產剝離因素,下滑主要是由巴西地區水資源緊缺引起的生產瓶頸所致。第二財季開始,鋼鐵價格下行壓力開始加大,巴西鋼鐵市場整體消費也進一步萎縮。在可比基礎上,新訂單同比下降21%,銷售額同比下降18%。調整后息稅前盈利為-1.38億歐元,上財年為-6800萬歐元,主要受利率對進項稅抵扣產生的負面影響所致。值得注意的是,鋼鐵美洲業務首次實現了經營活動現金流的盈虧平衡。
振興鋼鐵計劃被提出
從目前來看,鋼鐵業務占蒂森克虜伯的總收入已經不到30%,這說明赫辛根的對蒂森克虜伯實施的的多元化戰略已經達成。
“鋼鐵工業的輝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持有蒂森克虜伯股票的UnionInvestment(聯合投資公司)基金經理IngoSpeich曾表示。據路透社報道,蒂森克虜伯鋼鐵業務仍占大約四分之一的銷售額,但只占十分之一的營業利潤。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股權投資者Cevian作為蒂森克虜伯的大股東,一直倡導加大力度剝離鋼鐵業務。而赫辛根并沒有對該事進行詳細地說明。
據路透社報道,蒂森克虜伯正準備投入一項振興鋼鐵業務的五年計劃,該計劃名稱為“OneSteel”(一個鋼鐵工業),其目的是將鋼鐵業務更多轉向服務客戶、提高生產效率、加快創新和改善供應鏈。
“近年來,蒂森克虜伯聚焦增效降本戰略得到使財務保持穩定,鋼鐵業務單元目前應該致力于保持并提高業績。”蒂森克虜伯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路透社報道稱,該計劃將首先在歐洲鋼鐵部門推行,并最終擴展到目前仍在虧損的美洲巴西鋼鐵公司。
“鋼鐵 汽車”戰略有進有退
今年以來,蒂森克虜伯除持續加快在集團內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之外,還以鋼鐵制造為依托主動向汽車服務等新興領域進軍。
5月份,蒂森克虜伯與中國鞍鋼集團對外宣布一個全新合作項目:蒂森克虜伯鋼鐵歐洲股份有限公司將以12.5%的直接股權入股鞍鋼集團旗下的鞍鋼重慶高強汽車鋼有限公司。
根據雙方最新達成的協議,蒂森克虜伯鋼鐵歐洲股份有限公司和鞍鋼蒂森克虜伯汽車鋼有限公司(Tagal)分別占有鞍鋼重慶高強汽車鋼有限公司12.5%和37.5%的股份。蒂森克虜伯以高端鋼鐵制造進軍汽車服務領域又更進一步。
該項目引進高端熱鍍鋅板生產技術,主要生產高強度、高品質汽車用板和熱成型鍍鋅產品,設計能力為年產45萬噸,產品定位于高端汽車板,質量、規格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蒂森克虜伯鋼鐵歐洲執行董事會負責銷售與創新的董事HeribertFischer對此表示:“我們認為,目前中國汽車行業對熱鍍鋅鋼板的需求強勁,而且預計還將增長,這對我們來說是絕佳的機會。因此,我們希望加強在這一市場的地位。”
與此同時,蒂森克虜伯集團退出了與日企在華生產曲軸的合資企業———惠州住金鍛造有限公司,將其所持股份出售給原合作伙伴———新日鐵住金公司和住友商事。據了解,惠州住金鍛造公司于2003年7月由住友金屬工業公司(現已并入新日鐵住金公司)與住友商事合資在廣東惠州建立,其主要目標是向在華日資汽車生產企業供應汽車用鍛造曲軸。2004年,蒂森克虜伯中國公司參股34%到惠州住金鍛造公司,將其業務拓展到向在華歐洲汽車生產企業供應曲軸。
蒂森克虜伯集團發言人表示,當初參股惠州住金鍛造公司是為了開拓在華歐洲汽車企業業務,目前,蒂森克虜伯中國公司已經與在華歐洲汽車生產企業構建了良好的協作關系。但隨著曲軸行業競爭愈發激烈,惠州住金鍛造公司已經不能為蒂森克虜伯中國公司創造預期的回報率,因此,蒂森克虜伯中國公司決定撤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蒂森克虜伯正加快進軍輕量化汽車領域。
今年8月底,蒂森克虜伯在中國上海展示了其InCarPlus項目,該項目著眼于能源效率、汽車電氣化以及輕量化設計方面的創新和升級,提供40項汽車行業解決方案,這些發明可應用于車身、底盤、轉向系統和動力系統。
作為一家致力于多元化的鋼鐵公司,蒂森克虜伯積極通過系統地利用和發揮集團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在汽車零部件和解決方案上邁出了步伐。InCarPlus項目集合蒂森克虜伯集團旗下8家公司15個地點100名優秀工程師,他們分別來自于鋼鐵歐洲業務單元、機械零部件技術業務單元以及及工業解決方案業務單元。
(文章來源:中國冶金報)
編輯:調貨隨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