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5年以來,由于全球經濟低迷不振,世界鋼鐵產能過剩狀況日益嚴重,鋼材市場價格隨之每況愈下,進而導致全球鋼鐵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一批又一批的鋼鐵生產企業不得不減產、停產,乃至關門、倒閉。11月份,全球鋼鐵行業減產潮進一步高漲,產能利用率再創年內新低,甚至刷新了2009年5月份以來世界鋼鐵產能利用率的最低歷史紀錄。然而,即便如此,世界鋼鐵市場總體上仍然呈現出嚴重供大于求的局面,鋼材價格繼續弱勢徘徊。這說明全球鋼鐵減產程度還遠遠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壓縮產能釋放(其中需要從根本上去除一部分剩余的鋼鐵產能)。那么,當前哪些國家和地區鋼鐵減產力度較大,誰的減產步伐最慢呢?
國際鋼鐵協會(worldsteel)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1月全球66個產鋼國家和地區的總體粗鋼產能利用率為66.9%,與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0個百分點,環比10月份下降1.4個百分點,而較今年2月份時的最高點(73.4%)更是大降6.5個百分點。對比今年以來各個月份全球粗鋼生產情況,產能利用率總體上逐月下降趨勢顯而易見。11月份全球粗鋼產能利用率不僅是今年11個月以來的最低,而且也是自2009年5月份(當月產能利用率為65.8%)以來的連續78個月的最低。這進一步說明了全球鋼鐵需求下降、供應過剩的局面自今年年初以來,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在進一步加劇。正因此,世界各產鋼國家和地區減產力度總體上越來越大,鋼鐵產能利用率越來越低。
從世界各地區11月份粗鋼產量情況來看,亞洲同比減少206萬噸,下降2.3%;歐盟(28個國家)同比減少107萬噸,下降7.5%;獨聯體(6個國家)同比減少14萬噸,下降1.7個百分點;北美洲同比減少134萬噸,下降13.7%;南美洲同比減少19萬噸,下降5.1%;其他歐洲國家同比減少18萬噸,下降6.2%;非洲同比減少16萬噸,下降13.5%;中東地區同比減少36萬噸,下降14.7%;大洋洲同比增加9萬噸,增長率為24.2%。以上各地區粗鋼產量總計1.268億噸,比2014年同期減少540萬噸,同比下降4.1%。
很顯然,粗鋼減產幅度較大的地區依次是中東、北美洲、非洲和歐盟。其中,北美洲減產力度可謂最大,因為不僅其粗鋼產量增長率下降的程度高達將近14個百分點,與中東的增長率差不多,而且其減產的絕對數量高達130多萬噸,是中東的3.7倍,相當于該地區最主要產鋼國家伊朗(產量占中東地區60%以上)或者北美洲第二大產鋼國家墨西哥一個月的粗鋼產量,且在全球減產總量中的占比達到四分之一(24.7%),其減產數量與實際產量之比(以下簡稱“減產比”)高達15.9%,而北美洲當月粗鋼產量則不足全球總產量的十分之一(6.6%)。其次是歐盟,粗鋼產量增長率降幅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絕對減產約110萬噸,減產比為8.1%,在全球減產總量中的占比達到兩成(19.7%),而其當月粗鋼產量同樣不足全球總產量的十分之一(8.2%)。中東以同比大約15%的幅度削減粗鋼產量36萬余噸,顯示出該地區鋼材供應嚴重過剩;而產量大約只有中東地區一半的非洲,雖然鋼鐵業極不發達,卻同樣大幅度減產,這意味著發展前景一向為中國鋼廠所看好的非洲地區目前對鋼鐵產能的引進興趣不大。其他歐洲國家及南美洲粗鋼產量的減產幅度也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意味著中國鋼材向這些地區輸出的難度將越來越大。
只有亞洲、獨聯體和大洋洲的粗鋼產量增長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大洋洲同比不僅沒有減產,粗鋼產量反而出現了20%以上的大幅度增長。不過,由于該地區產量基數極小,即使如此暴增,其增加量也不到10萬噸,對全球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大洋洲粗鋼產量合計占全球總產量之比大約只有0.4%以下。獨聯體粗鋼產量增長率較全球增長率高2.4個百分點,減產數量也只有區區10余萬噸,這主要因為自2012年以來該地區粗鋼產量一直在不斷下降,去年同期的基數已經很低,今年繼續保持下降勢頭,但是幅度已經越來越小(去年同期產量下降幅度為3.9%)。不僅如此,而且由于獨聯體粗鋼產量在全球總產量中的比重不足十分之一(約6.4%),所以其鋼鐵減產情況對全球鋼鐵市場的影響實際上微不足道。那么,對于粗鋼產量在全球總產量中的占比接近七成的亞洲來說,其減產力度的大小和減產步伐的快慢將直接決定著全球鋼鐵市場的供求關系和價格態勢。事實上,亞洲粗鋼產量同比增長率尚高于全球1.8個百分點,其減產比為2.4%,也明顯低于全球4.3%的平均水平。亞洲減產數量僅占全球減產總量的38.2%,與其在全世界的產鋼地位不相匹配,在減產行動中表現落后。
縱觀今年前11個月全球累計粗鋼生產和減產情況,趨勢上與11月份大同小異,但具體情況卻有很多不同之處。其中,亞洲粗鋼產量同比減少2250萬噸,下降2.2%,減產比為2.2%;歐盟(28個國家)粗鋼產量同比減少240萬噸,下降1.5%,減產比為1.5%;獨聯體(6個國家)粗鋼產量同比減少440萬噸,下降4.5%,減產比為4.7%;北美洲粗鋼產量同比減少890萬噸,下降8.0%,減產比為8.7%;南美洲粗鋼產量同比減少98萬噸,下降2.3%,減產比為2.4%;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同比減少220萬噸,下降6.6%,減產比為7.1%;非洲粗鋼產量同比減少26萬噸,下降2.0個百分點,減產比為2.1%;中東地區粗鋼產量同比減少43萬噸,下降1.7%,減產比為1.7%;大洋洲粗鋼產量同比增加32萬噸,增長6.3%。以上各地區粗鋼產量總計為14.714億噸,比2014年同期減少4170萬噸,同比下降2.8%,減產比為2.8%。可以看出,北美洲粗鋼減產力度最大,減產比最高;亞洲減產量最多,但減產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獨聯體及其他歐洲國家減產比明顯高出全球平均水平;歐盟、中東及非洲的減產比都明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低于亞洲;僅大洋洲粗鋼產量逆勢增長,但由于基數過小,其對全球鋼鐵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
從世界各產鋼國家情況來看,11月份粗鋼產量較大的主要產鋼國家依次是中國、日本、印度、美國、韓國、俄羅斯、德國、土耳其、巴西、烏克蘭和意大利等。其中,中國粗鋼產量比去年同期減少103萬噸,同比下降1.6%,減產比為1.6%;中國粗鋼產量在全球總產量中的比重為49.9%,比去年同期高出1.2個百分點。日本粗鋼產量同比減少43萬噸,下降4.7%,減產比為4.9%;印度粗鋼產量同比減少大約2萬噸,微降0.2個百分點,減產比也大約為0.2%;美國粗鋼產量同比減少113萬噸,下降15.6%,減產比為18.5%;韓國粗鋼產量同比減少大約3萬噸,下降0.5個百分點,減產比大約為0.5%;俄羅斯粗鋼產量同比減少18萬噸,下降3.1%,減產比為3.2%;德國粗鋼產量同比減少11萬噸,下降3.1%,減產比為3.2%;土耳其粗鋼產量同比減少20萬噸,下降7.2%,減產比為7.7%;巴西粗鋼產量同比減少12萬噸,下降4.4%,減產比為4.6%;烏克蘭粗鋼產量同比增加6萬噸,增長3.1%;意大利粗鋼產量同比增長,增加量不足1萬噸,增長率為0.4%;英國粗鋼產量同比減少32萬噸,下降32.6%,減產比高達48.4%,可謂產量暴降。
今年前11個月,世界“10大產鋼國”分別是中國、日本、印度、美國、俄羅斯、韓國、德國、巴西、土耳其和烏克蘭。其中,中國累計粗鋼產量同比減少1661萬噸,下降2.2%,減產比為2.2%;中國粗鋼產量在全球總產量中的比重依然是50.2%,同比微升0.3個百分點。日本累計產量同比減少510萬噸,下降5.0%,減產比為5.3%;印度累計產量同比增加227萬噸,增長2.8%;美國累計產量同比減少783萬噸,下降9.7%,減產比為10.7%;俄羅斯累計產量同比減少15萬噸,下降0.2%,減產比也為0.2%;韓國累計產量同比減少193萬噸,下降2.9%,減產比為3.0%;德國累計產量未出現減少,同比基本持平;巴西累計產量同比減少58萬噸,下降1.9%,減產比為1.9%;土耳其累計產量同比減少251萬噸,下降8.0%,減產比為8.7%;烏克蘭累計產量同比減少423萬噸,下降16.8%,減產比為20.1%;意大利累計產量同比減少174萬噸,下降7.8%,減產比為8.5%。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份全球粗鋼產量同比下降幅度較中國產量下降幅度大2.5個百分點,減產比較中國高2.7個百分點;除中國以外的世界其余國家或地區粗鋼產量合計6350萬噸,比2014年同期減少440萬噸,同比下降6.4%,較中國產量降幅高出4.8個百分點,減產比為6.9%,較中國高5.3個百分點。同樣,前11個月全球累計粗鋼產量同比下降幅度較中國累計產量下降幅度大0.6個百分點,減產比也較中國高0.6個百分點;除中國以外的世界其余國家或地區累計粗鋼產量合計7.330億噸,比2014年同期減少2510萬噸,同比下降3.3%,較中國累計產量降幅高出1.1個百分點,減產比為3.4%,較中國高1.2個百分點。在世界經濟形勢尚未好轉、市場需求低迷不振、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環境下,主要鋼鐵生產國家、尤其是主要鋼材出口國家,壓縮產能、削減產量才是明智之舉。放眼全球,當前鋼鐵減產誰的力度最小、誰的步伐最慢,透過本文大家應該大致心中有數了吧。
(文章來源:丁根鋼鐵)
編輯:調貨隨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