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現代鋼鐵工業發源地,19世紀后半葉鋼鐵產量幾乎占全球一半,曾一度是世界鋼鐵中心。然而最近一段時期,英國鋼鐵行業卻不斷傳來不好的消息,一些企業將停產或被出售,數千就業崗位面臨威脅。時至今日,英鋼鐵行業逐步萎縮,步履維艱,確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英國的一些“有識之士”卻將英國鋼鐵業的不景氣歸咎于中國,指責中國向英國低價“傾銷”鋼材,擠壓了英國鋼鐵企業的生存空間。這種將中國作為“替罪羊”的觀點不僅誤導公眾,也無益于問題的解決。
我駐英大使劉曉明4月11日在英國主流大報《每日電訊報》發表《中英共克時艱,合作應對鋼鐵業挑戰》一文,對上述論調予以反駁。
劉曉明說,作為中國大使,有責任向英國公眾闡明真相,英國鋼鐵業的不景氣是由國際國內多重因素造成的。從行業發展看,在發達國家,金融業和現代服務業已取代傳統制造業地位,鋼鐵業占經濟比重日益減少是大趨勢。從全球范圍看,后金融危機時期各國經濟復蘇乏力,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問題突出。鋼鐵企業處境艱難是普遍現象,不僅英國,整個歐洲乃至全球鋼鐵產業都面臨困境。就自身而言,英國鋼鐵業在能源、環境、勞工等方面成本居高不下,在全球鋼鐵業激烈競爭的背景下,鋼鐵企業在普通或低端鋼材生產上總體缺乏競爭力,利潤空間狹小。
中國鋼鐵出口與英國鋼鐵業的困境并無因果關系。劉曉明給出下列數據:2015年,英國鋼鐵進口量達666萬噸,進口總額59.8億美元。其中自中國進口76萬噸,金額4.57億美元,僅占其鋼鐵進口量的11%,進口總額的7.6%。無論從數量還是金額上來看,中國出口的鋼鐵都只占英國鋼鐵進口的很小一部分,況且主要是普通鋼鐵條桿和板材等低附加值產品,是對英國鋼鐵市場的有益補充,非但不構成對英國市場的沖擊,相反還有效降低了英國汽車、機械和建筑等行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相關行業的利潤空間。需要強調的是,中國鋼鐵企業向英國出口鋼鐵產品完全遵循市場原則,并未“傾銷”。
文章指出,中國鋼鐵業也同樣面臨困境,而且困難更大,挑戰更嚴峻。過去三年,中國已經壓縮了9000萬噸鋼鐵產能。2015年中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2.3%,為近30年來的首次。今后5年,中國還將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這將關系到上百萬人重新安置就業,牽涉面遠遠超過英國。中英兩國都面臨改革和重振本國鋼鐵業,并為可能失業的鋼鐵職工提供幫扶的艱巨挑戰。
劉曉明表示,中英兩國政府在鋼鐵問題上一直保持密切溝通。今年2月底的中英經貿聯委會專門討論了這一問題。4月9日外交大臣哈蒙德訪華時,雙方還就鋼鐵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兩國政府和鋼鐵行業應繼續加強對話合作,共同探討解決鋼鐵貿易問題。
文章最后說,2016年是中英關系“黃金時代”開局之年,對話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應成為主流。9月G20杭州峰會將重點探討如何克服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創新增長方式,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希望中英雙方攜手努力,加強溝通,共克時艱,同舟共濟,共創兩國鋼鐵業的可持續未來。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作者:戴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