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歐盟駐華大使史偉在歐洲日記者會上表示,歐盟非常關注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這是全球性問題,但全球一半的鋼鐵來自中國。中國鋼鐵的過剩產能已經達到了整個歐盟產量的兩倍,而歐盟是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地。
“中國正在應對產能過剩的長期問題,我們既需要長期解決思路,也需要短期的解決方案。”史偉強調,近期必須要解決貿易扭曲,這是刻不容緩的。
當被問到如何看待中國政府為應對產能過剩制定的措施,他表示,這些措施很重要,但范圍不夠廣、不夠深。不過,他也指出,時間也很關鍵,產能過剩不是一天可以解決的,而且過程是痛苦的,正如歐盟幾年前解決鋼鐵產能過剩時的情況。短期需要解決的是貿易扭曲現象,這是等不了的問題。
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進展順利
史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第十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不久前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雙方均對談判進展表示滿意。“談判已經取得了很多進展,在討論范圍方面已達成一致,包括投資保護和市場準入,接下來將可以進入具體的技術性討論,還需要一些時間。”
史偉表示,剛開始進行談判的時候,歐盟在中國投資遠遠多于中國對歐盟的投資,現在是反過來的,而且中國對歐投資超過了歐洲對華投資的兩倍,這是好事情,中歐雙邊投資協定將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
歐盟密切關注中國產能過剩
4月,中國河鋼集團簽署了一項4,600萬歐元協議,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ZelezaraSmederevo)鋼廠的業者。目前該并購案有待塞爾維亞競爭主管機構批轉,歐盟執委會也必須出具意見。
對于中國企業收購歐盟鋼鐵廠的案例,史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收購是基于良好的商業思考的話,那么就是好事。“我們不會建議中國企業在哪個領域進行投資,我們只是希望歐洲企業可以在中國享受同樣的自由和開放的待遇。”史偉說,“但這不會解決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一個企業購買另一個企業肯定是基于競爭力的考慮,這并不解決貿易扭曲和產能過剩的問題。”
歐盟是否會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歐盟將在今年年底之前決定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于這一議程的進展,史偉表示,歐盟委員會正在就法律問題進行研究,歐洲議會還啟動了一個獨立的經濟評估報告。這兩方面將為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供立法建議書。他強調,歐盟層面法律程序跟其他地方不一樣,不是一方可以決定的。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