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開發新的應用領域,提升產品升級的速度。”日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展與科技環保部副主任姜尚清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落實國家提出的化解過剩產能“四個一批”的要求,鋼鐵行業要加大推廣高端鋼材的應用力度,擴大優質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從而達到將落后產能擠出市場的目的。
“‘四個一批’中要求的‘淘汰一批’指的就是讓低端產品退出市場;‘消化一批’則指的是擴大高端產品的應用推廣。”姜尚清強調,推廣高端鋼材應用,讓鋼材需求升級換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行業、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強溝通,系統化推進。
淘汰一批,產品更新換代正在進行
據姜尚清介紹,近年來,我國在低端產品的退出和高端產品的研發以及應用推廣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高強鋼應用比例加大。如建筑用鋼方面,過去,占鋼材消費50%的建筑用鋼大部分以低端產品為主,近年來,我國在推廣高強鋼的應用方面成績顯著。如400MPa以上級別高強鋼筋生產占比已經超過60%,部分試點省市400MPa及以上高強鋼筋的使用比例已達70%~80%,且該比例在逐年提高。在鋼結構用鋼方面,高強鋼的應用也在逐漸加大。Q390、Q420、Q460等高強鋼已被納入相應的標準規范,且得到了應用。又如在船板方面,過去,我國造船主要以A、B級船板為主,高強度船板的用量很少;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推進,現在低合金高強度船板的應用比例大幅度提高,高強度船板占造船板的比例已超過50%。
產學研用結合更為緊密。“我們在一些高端材料的應用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也得益于鋼鐵企業和用戶在產學研用方面的緊密合作,得益于鋼鐵行業與下游產業鏈的協同創新。”姜尚清表示,一些企業根據自身產品特點,積極與下游用戶對接,與用戶形成了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也打造出了不同的合作創新研發團隊。這一合作創新模式已在多個應用領域得到了實踐,如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與造船、汽車制造、電力、橋梁與建筑鋼結構等。河鋼舞鋼與石化行業有著20多年的合作歷史,共同合作開發石化行業用臨氫鉻鉬鋼等高端鋼材產品,填補了多個用鋼空白;寶鋼通過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鋼的研究開發,打造了一支以應用為核心,以生產為關鍵,以研發為支撐的產學研用合作研發團隊;攀鋼、包鋼、馬鋼等企業通過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長期合作,為推進鐵路、車輛用鋼的研發和鐵路行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武鋼、鞍鋼、河鋼舞鋼等企業在水電、核電用鋼等領域建立長期的合作研發團隊,形成了多個企業品牌產品。
“由于用戶對一些關鍵品種的性能質量有著獨特要求,一些特殊及關鍵品種如果不與用戶建立起合作開發模式,產品很難在短期內形成產業化應用。”姜尚清強調,企業在研發新品種時,不僅要關注材料本身的研發,更要考慮材料的應用,特別要加強應用評價與加工技術的研究。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安排,
“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還將對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鋼鐵材料產品進行攻關與研發,這些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強調產學研用的合作創新。
行業層面的標準規范進一步完善。一些戰略性的,涉及行業進步和提升的標準規范的制訂需要各相關部門、企業、標準組織等協同推進。姜尚清介紹,目前,在標準規范的推進方式上主要有3種途徑。一是以協會、相關企業牽頭,組織專項研究團隊進行相關研究工作,通過研究提出標準規范建議,促進已有標準的提升。如目前正在進行的高強度橋梁鋼、建筑鋼結構用鋼等標準規范的研究,就是由企業牽頭,和學校、研究院所共同來進行的。二是建立創新聯盟的研究模式,對相關領域的標準規范進行系統研究,通過聯盟成員的合作,對已有標準規范提出修訂意見,同時,對一些產品標準及應用規范空白進行完善。如目前鋼協牽頭組建的耐蝕鋼產業創新聯盟,已就量大面廣的耐腐蝕鋼產品的研發和標準規范的研究提出了路線圖。三是爭取國家項目支持。
消化一批,推進高端產品應用的途徑
“為落實國家提出的‘消化一批’的要求,我們還需要進一步開發新的用鋼領域。”姜尚清表示,目前,國家提出要加大鋼結構的推廣力度,給鋼結構用鋼提供了一個可期待的市場。
數據顯示,在2015年,鋼結構用鋼量為3000萬噸~5000萬噸。按照規劃,在“十三五”末期,鋼結構用鋼量要達到1億噸。姜尚清建議相關行業、企業要利用國家推動鋼結構發展的契機,認真做好鋼結構建筑的推廣工作,提升產品質量、等級。不過,她也提醒,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入市場,切不可一哄而上,造成新的產能過剩。
推進高端產品的應用是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需要一整套的體系來支撐。姜尚清以鋼結構為例,介紹了推進高端產品應用應重點關注的幾個方面。
一是要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高端鋼材的穩定性一直被用戶所詬病,對此,姜尚清表示,企業要從自身入手,在技術、設備、管理等多方面進一步提升水平,在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的同時,增強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打響品牌,讓用戶對產品建立信任。“這是高端鋼材推廣的基礎。”姜尚清說。
二是減輕下游用戶成本壓力。鋼結構用鋼的主要品種是鋼板和型鋼,還有部分鋼管等產品。目前,鋼板的品種多為Q345和以下級別,Q390的品種雖然有所應用,但是所占比例還不夠大,而Q420、Q460的鋼板幾乎很少用在民用建筑上。“這其中,成本因素占有一定的比例。”姜尚清表示,盡管近年來鋼材價格大幅度下降,但由于民用住宅和公共設施等建筑對鋼材價格的敏感性比較大,價格仍是這些用戶選用鋼材時考慮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夠減輕下游用戶的成本壓力,無疑是有助于高端產品推廣的。”她強調。
三是完善相關配套標準規范,形成體系。鋼結構建筑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特別是鋼結構民用住宅,用戶關心的主要問題是建筑能否滿足使用要求,而不是材料本身。所以,要推廣鋼結構用鋼的應用,就要建立完善的鋼結構建筑體系。如在完善鋼材產品標準的同時,相應地要完善建筑結構的設計規范、施工規范等,外墻、保暖、供水等也要與結構同步考慮。“這些標準規范的建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和實驗。”姜尚清表示,這方面我們已經作了很多工作,如由寶鋼牽頭成立的“裝配式鋼結構民用建筑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正在致力于建立、完善科學的鋼結構建筑體系。目前,這個聯盟已經有80多家企業參與,涉及開發商、建筑商、配套企業等多個領域。
四是提高下游用戶的接受程度。高端材料的推廣應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特別是對于量大面廣、關系到民生和安全的材料產品,讓用戶接受是需要時間的。如對400MPa高強鋼筋的應用推廣,至今就用了大概20年的時間。再如,為了把Q390、Q420、Q460納入到建筑規范中,鋼鐵企業與建筑研究單位合作,也用了5年的時間進行研究修訂工作。姜尚清表示:“因為規范的修訂需要有相應數據、大量的實驗來支撐,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此外,就算有了相應標準,要用戶真正接受也需要一個過程。因為選用更高級的鋼材品種會給后續加工制造等環節帶來一系列的變化,這些變化如果不能被用戶所接受,高端材料的推廣也難以成功。對于這種現象,姜尚清認為,這其中也有行業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存在。由于鋼材產能過剩,為了尋求出路,鋼鐵企業自然加快了對于高端產品的研發。從某種意義上講,目前,鋼鐵材料的發展已經引領了應用的需求。這也就要求國家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從政策、金融等多方面給予支持,提高用戶對高端產品的接受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