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對米塔爾的退出并不意外,但回想11年前雙方的牽手,也禁不住唏噓感嘆。
入股7年,華菱鋼鐵1/3時間在虧損
一個是年產6000萬-7000萬噸鋼鐵的世界最大鋼鐵企業,董事長拉科什米?米塔爾曾是世界第三富有的人,僅次于比爾?蓋茨和巴菲特;而一個是身處全球發展最迅速的中國鋼鐵市場的企業,二者歷經波折最終在協議書上簽字時,一度被認為是完美結合。
米塔爾借此獲得了進入中國市場的踏板,華菱鋼鐵也由此從國內二線鋼鐵企業躋身一線陣營,盡管米塔爾因為政策原因,只能做華菱鋼鐵的第二大股東,但雙方的合作,造就了目前為止中國鋼鐵類上市公司中,唯一引進外資股東的“孤例”。
只是,因為行業周期等各種原因,米塔爾入股7年,華菱鋼鐵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處在虧損之中,希望在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的米塔爾的郁悶可想而知。
如今,在上市公司這一塊,隨著米塔爾持有股份的悉數售出,雙方合作已然劃上句號。
9億股份4年出完,退出其實早有跡象
米塔爾徹底退出華菱鋼鐵,其實并不意外。
早在2012年這位世界鋼鐵大王主動提出,對其限售股份進行解禁之時,很多投資者第一時間就探詢,華菱鋼鐵的外資股東米塔爾是否將減持退出。
那時,公司還公開表示,米塔爾申請解除限售,只是一個正常的市場行為,申請解除限售不代表一定會出售,更不會退出中國市場。
而后來的事實是,安賽樂米塔爾根據與華菱集團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先后于2013年、2014年數次行使了股權賣出選擇權,從最開始持有9億股到留下最后的3億股股份。
而自華菱鋼鐵上個月公告重大資產重組預案,主業將由鋼鐵轉型成為“金融 節能環保”時,市場就更生疑問:只專注于鋼鐵主業的米塔爾,該置于何地呢?
很快,米塔爾便做出了反應,一紙股權轉讓公告,徹底退出華菱鋼鐵。
有一直關注華菱鋼鐵的投資者調侃說:華菱的轉型,正好使米塔爾有了名正言順的“告別”機會。
據記者了解,自2005年雙方牽手合作以來,米塔爾與華菱鋼鐵并非琴瑟和鳴。
從米塔爾只收購華菱鋼鐵部分股權、屈居第二大股東開始,就注定米塔爾對華菱鋼鐵不可能全情投入。其后2011年時,米塔爾不顧自己第二大股東地位可能被削弱的風險放棄參與增發,以及當年湖南省證監局的一紙整改書,更是將雙方之間的矛盾公之于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