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流通的物流屬性太強,新規實施將對物流行業產生重大影響,而對嚴重依賴物流進行長途運輸、短途配送的不銹鋼行業而言,新規的實施又會帶來什么影響呢?據了解,目前行業對于新政仍持觀望狀態,多數市場公司也表示尚無接到物流公司的漲價通知。但也有商家開始提醒客戶重視相關規定并做好相關準備,以免對物流費用產生分歧。
“如果真嚴格執行,對不銹鋼材料運輸的影響首當其沖,運輸費用肯定大幅增加”市場某企業負責人給不銹購®算了一筆賬:以專線物流的13米半掛車為例,明天起,總重不得超49噸,總高不得超4米;原來總重(55噸)-車皮(16.5噸)=實際載重(38.5噸)。
假設東特鋼廠的卷從嘉興新豐鎮至無錫東方鋼材城運費成本為90元/噸,那么總運費為3465元/車;現在運費總金額不變,實際載重變成了28.8噸,也就是說,每噸不銹鋼卷的運輸成本為120.31元/噸,運費單價實際上已經上漲了33.67%,再加上相應增加的稅費,運輸單價至少上漲了35%-40%。
對此,也有貿易商表示,這個鋼廠會考慮補貼,O(∩_∩)O~ 豈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現在不銹鋼流通區域特色明顯,歷史形成的華北(天津、淄博),華東(無錫)、華南(佛山)網絡布局密集,大一點的鋼廠在當地均設有倉庫,貿易公司拉貨相對方便,目前看來影響不會很大。不過物流費用增加會進一步提高區域調貨的成本,加速不銹鋼流通區域協作的格局。
不銹鋼市場內短駁微循環通俗講,就是今后市場里的6.8米車短駁最多裝10噸,9.6米車(前四后四裝14噸,前四后八裝18噸 ),加上東方鋼材城進出短駁的時間本(按等待提貨時間計費),未來都有可能轉嫁到賣家身上,亦或進一步壓縮僅有的1%的不銹鋼現貨交易毛利空間。
從長遠來看,國家治理超限超載,是一件好事,以群體性違規行為,以低價博取市場規模和行業利潤,這不正常,是病態,遲早得治。合法、合規,是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
編輯:張崇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