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鋼材市場風雨變幻,讓幾乎所有的相關人員都未能把握住脈搏,一方面來自于市場內部的因素導致,但是我們在此認為,外圍的環境變化是導致2016年鋼材行業出現大變動的主要原因,在此嘗試梳理當前鋼材市場的外圍環境,希望給與從業者以參考。
國家政策方面,供給側改革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一方面,貫穿2016年整年的去產能、去庫存政策對鋼鐵行業影響巨大。從統計數據來看,2016年鋼鐵行業已完成7576萬噸的去產能,完成了國務院5年鋼鐵去產能任務的一半,且從2016年實施力度來看,2017年繼續嚴格實施的可能性大,不過隨著改革的深入,遇到的壓力增加下,實施所能見到的短期效果或相對有限。
基建投資方面,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16年1-10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為484,42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8.3%,今年基建投資的大幅增加主要目的在于保增長,從下半年,尤其是8月份以來的數據來看,國家的目的基本達到,也就是說未來國家對基建投資的力度未必繼續這么大,但是人民幣的貶值的背景下,未來民間資本進入該領域的投資將會加大。
資金方面,近幾年實體經濟不景氣,大量資金無處可投,也就是所謂的“資產投資荒”,帶來是資金大量進入金融市場,包括去年的股票大漲以及今年商品期貨的整體上行都與資金脫不開關系。
人民幣匯率方面,近期人民幣貶值不斷,對美元的匯率再次沖擊“7”, 由于中國對大宗商品領域的影響力的擴大,也是近期商品價格上漲的推手之一。
宏觀經濟方面,我們來看一下近期所謂的通脹預期。通脹用通俗的說法來講即,貨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通貨膨脹。近期ppi轉正,cpi重新站上“2”,加之上述貨幣方面的體現,不難讓市場造就對未來通脹的預期。從而帶來對當前大宗商品價格偏低的預期。
未來來看,當通脹真的來的時候,實體經濟會吸引一部分資金的進入,但是在實體經濟未能進入穩定增長階段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對資金的吸引力仍是較大的。
總結來看,當前鋼鐵行業的外圍環境存在著較大的相互影響,但是整體來說,供給側改革持續推動下,商品市場的供需矛盾實現了一定的緩解,加之資金的推動力不減,對2017年的鋼市我們仍以看好為主。
編輯:張崇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