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來才能發展,我們的現狀僅靠吃‘止疼藥’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會貽誤‘病情’;憑‘打補丁’不但堵不住‘千瘡百孔’,反而會有決堤潰壩的危險。”面對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依然嚴峻的鋼鐵行業發展形勢,山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侯軍最近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進行一場觸及實質問題、觸動根本利益的改革是當務之急。
“外憂內患”倒逼改革提速
今年,國務院下發《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要求在堅持市場化和法制化的原則下,“十三五”期間壓減粗鋼產能1億噸~1.5億噸,任務目標已全部分解到各地和中央企業,去產能目標責任書已經簽訂,其中2016年必須去產能4500萬噸。專家預言,國內鋼鐵需求量將降至5億噸左右,大批企業會在市場競爭中“出清”。
“為解決鋼鐵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行業發展將呈現出新的態勢。”侯軍分析說,“兼并重組成為去產能向縱深加速推進的重要標志,轉產搬遷成為重構行業戰略布局的重要途徑,主動壓減產能成為推進行業瘦身健體的重要手段,多元產業成為助力鋼企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內部市場化改革成為鋼企增強活力的重要舉措,減員增效成為鋼企提高競爭能力的必經之路。”
侯軍坦言,近年來,盡管山鋼采取了一系列脫困發展的舉措,但在一些重點工作推進和重要指標突破方面,與預期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有些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管控能力弱、運行效率低、盈利能力差等方面。例如,山鋼權屬單位超過5個層級,并且存在管理層級不清晰、責任界面不明確、管理人員競爭性和流動性不足的現象,成為導致決策流程繁瑣、勞動生產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期改革速度慢,力度小,效果平,沒有觸及實質性問題,沒有涉及深水區,一些重大問題沒有實質性突破。”侯軍表示,“我們正在推行的改革既會有‘刮骨療毒’,也會有‘壯士斷腕’,唯有用改革‘猛藥’才能治頑疾、去沉疴,唯有用改革的‘陣痛’才能使山鋼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這既是形勢所逼,也是政策要求,更是山鋼自我求生的迫切需要。”
“1 N”引領“深水區”改革
“基于鋼鐵行業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屬性、并購重組證券化和產業金融化發展態勢,鋼鐵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在業內舉辦的一個高峰論壇上,有專家如此表示。
推進產融深度結合正是山鋼當前改革的重中之重。
侯軍介紹,以改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契機,山鋼構建了“1 N”組織架構,著力推進產業整合,破解制約企業生存發展的功能定位不準、機制不活、動力不足、管控體系不清、資源協同不夠等突出問題。其中,“1”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N”指若干產業公司。
改建后,山鋼總部發揮戰略管理、資本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資金管理、風險管理、投資管理等6項職能;各出資企業定位為業務決策中心、經營管理中心、利潤創造中心,在集團公司總體戰略框架下,對公司戰略執行、資本保值增值、經營績效和安全管理負責。
據悉,以現有產業為基礎,以骨干子公司為主要載體,山鋼將通過股權流轉,推動二級子公司轉型和重要子公司產權級次提升,形成“集團公司 若干個產業公司”的架構,主要包括鋼鐵、金融、礦業、工程建設、貿易物流和城市服務等板塊,形成以產權為紐帶、以上市公司為主要平臺的產業體系;產業整合中壓縮管理層級,原則上控制在3級以內,一般不超過4級,所屬法人單位數量減少20%以上。
今年8月份,經山東省政府原則同意,該省國資委批復《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改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實施方案》。根據批復,山鋼改建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功能定位為:山東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投資主體,以優質資源和多種平臺為依托的融資主體,以鋼鐵為平臺培植非鋼主業的產業整合主體,以綠色低碳新材料新技術研發應用為重點的創業投資主體。到2020年,將山鋼打造成為鋼鐵產業競爭力強,非鋼產業協同發展,治理規范、經營高效的具有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綜合能力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混改”“三改”再上新臺階
山東省國資委去年底公布的“混改”試點企業名單包括山鋼的10多家下屬單位。這些單位當中,有些已經具備較好的“混改”基礎,有的則在探索階段。
深化改革階段,山鋼將通過做強上市公司、分層推進“混改”、多途徑融資等方式,充分發掘下屬單位中“混改”基礎良好的企業之潛力,帶動其他下屬試點單位探索適合企業發展的最佳路徑,深度激發企業內部活力和動力。
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以下簡稱“三改”)是推進人員優化增效的有效途徑,同時又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一大難點。今年初以來,山鋼分步啟動了集團總部、山鋼股份總部以及權屬公司的定職能職責、定機構崗位、定人員編制的“三定”工作,總部按需設崗、因事設崗,精簡機構、精干人員;各級權屬公司倡導一專多能、一人多崗、一崗多責。目前,山鋼總部全員競爭上崗已基本結束,總部部門由原來的12個精簡到10個,人員由113人精簡到101人。
去“行政化”是這次山鋼深化“三改”的重要目標。本著“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山鋼對管理崗位實施公開競聘、擇優聘用、契約化管理。其中,契約化管理借鑒職業經理人制度,以聘任制、任期制、經營目標責任制為主要內容,對各單位經營管理者實行契約約束;嚴格契約考核與兌現,對完不成底線目標任務或出現其他符合解聘條件的負責人給予解聘,建立起一級對一級負責的高效責任鏈條。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學確定勞動定員定額標準的基礎上,山鋼同步打通人員安置出口,充分挖掘非鋼產業安置潛力,向非鋼產業轉移富余人員,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職工自主創新創業。目前,山鋼內部申報的自主創業項目已達25個。
編輯:張崇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