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華社指導,國資委新聞中心、國資委研究中心、經濟參考報社主辦的首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23日在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改革新動能?優化供給側”。
中國寶武集團董事長馬國強在論壇上表示,企業聯合重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的必由之路。這些年來鋼鐵行業發展比較散亂,全國規模以上的鋼鐵企業大概在1500家以上,在無序的競爭過程當中,形成了今天鋼鐵過剩的局面。寶武集團自身也有很多重復建設,制造了很多同質化的產能。通過兼并重組,才能更好地解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解決去產能問題。
以下為馬國強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論壇給我這次機會,讓我圍繞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主題做一個導入發現,下面我想介入這個寶武集團在供給側改革當中所做的一些事情和一些感受談三點看法:
一是聯合重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的必由之路,我站在這個上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寶武是鋼鐵,鋼鐵是過剩的,那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底在鋼鐵行業該改什么?那么我們要回答一個問題,首先要想到,鋼鐵行業走到今天,為什么會出現今天這樣的情況?那么我想,很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鋼鐵行業在這些年的發展當中,比較散,比較亂。我們規模以上的鋼鐵企業,大概要1500家以上,所以在這樣一個無序的決策、無序的競爭過程當中,形成了今天這樣一個局面。那么寶武集團的重組,正是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也就是寶鋼武鋼都是國資委的管理的中央企業,那么在過去的發展當中,我們自身也有很多重復建設,自身也有很多,或者說同質化的產能,只有通過兼并重組,兩家走到一起,那么才能更好地解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解決去產能的問題,這是我說的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的過程中,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剛才主持人說到了,2月14日我們通過了寶鋼股份換顧吸收合并武鋼股份,這只是一個開始,更多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的工作要在今后來開展,所以我們說,任務艱巨,任重道遠。但是具體來說,去年的下半年,到今年的開年這兩個月,我們重點圍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一個就是堅定不移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也就是說把我們去產能的工作去到位,大家上午如果記得清楚的話,清楚地在報告當中講我們中央企業去產能大概1012萬噸,那么其中寶鋼、武鋼加起來是997萬噸,那么2017年我們還有550萬噸產能要去掉,所以兩家企業經過聯合重組,我們有1550萬噸的產能可以去掉,這原來在單一企業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另外除了去產能之外,在降成本方面,我們也要結合兩家的這個優勢和避免劣勢,特別是在人力資源優化方面要開展工作,要降低人工成本,降低財務成本。只做減法還不夠,還要做加法,第二項工作就是我們要重點圍繞我們兩家的高端產品,做精做優,把我們的研發優勢,采購銷售優勢結合起來,深度挖掘協同效應,這是我說的第二點。
第三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的過程中,我們也嘗到了甜頭。2016年寶鋼、武鋼加起來,也就是寶武集團,我們實現了在鋼鐵行業內,應該說是較好的業績,我們的鋼鐵主業實現了利潤115億,在全球鋼鐵行業里利潤是最高的。那么除了經營業績之外,另外寶武集團重組以后,也被國資委列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石點,所以在國有資本投資試點這個領域里,除了我們堅定不移,做強做精做優鋼鐵主業之外,還要選擇若干個兩到三個主頁,適合寶武集團的我們里了發展,另外我們符合國有公司的這個試點,這個契機,把我們的內部管理,體制機制,怎樣進一步深化改革,包括我們的三項制度改革,也包括收入分配置度改革等等,所以我想,通過聯合重組這是一個契機,怎么樣把這個聯合重組的契機抓好,把我們后續的工作做好,這是我們寶武集團未來的希望所在,所以我想簡短地做一個導入發言,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網)
編輯:翁家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