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稱,驅動商品市場上漲的邏輯正發生變化,通脹壓力上升,下游被動補庫可能已經結束,另外美聯儲加息和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上調,意味著全球貨幣寬松宣告終結,導致了大宗商品市場空頭氛圍濃厚,拋壓迅速增加。
期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3月大宗商品價格全線下跌,黑色系及能化品遭重挫。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3月來文華商品指數累計跌幅超過了5%,有可能成為2012年5月以來最大的月度跌幅。
3月27日,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再度暴跌,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下探至549.5元/噸,跌幅為5.26%,焦煤期貨主力合約、橡膠期貨主力合約跌幅為5.19%和5.06%,其中橡膠期貨價格創4個月新低。另外,PP、大豆、螺紋鋼、鎳、銅等期貨品種主力合約均錄得較大幅度下跌。
東吳期貨研究所所長姜興春表示,大宗商品市場出現大幅暴跌,背后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美聯儲加息進一步確認了全球貨幣市場收緊信號,對國內市場利率上升起到促進作用,國內由于季度末資金相對偏緊,資金成本提高和資金緊張預期導致期貨市場調整壓力加劇。其次,消費環節增長不及預期,商品庫存居高不下,尤其是交易所倉單處在相對高位,沒有現貨消化能力的上漲只能以大幅下跌結束。再次是因為一致性交易促使的暴漲暴跌,年后市場一致看多,跌破關鍵支撐位后,引發止損以及觸發更多看空,導致期價快速大幅下跌。
大宗商品市場牛熊難辨,2月很多分析師還一直看多,3月就出現了如此劇烈的下跌。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心田認為,市場出現如此大的反差,是因為2月經濟數據發布給火熱的大宗商品市場降溫,引發市場對宏觀政策及流動性收緊的擔憂,大宗商品市場應聲下跌。
另外,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從商品市場近期走勢來看,商品集體暴跌有三個原因。一是去年驅動商品上漲的邏輯發生變化,即供應收縮不可持續,這是因為工業企業利潤高企,而去產能導致通脹壓力超預期;二是經過2016年去庫存之后的補庫,2017年下游被動補庫可能已經結束;三是全球貨幣寬松宣告終結,美聯儲加息和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上調。此輪加息對投資和下游需求會產生拖累效應。
漲得越高跌得越深
可以看到,近期跌得深的期貨品種均為此前漲幅較大的品種,比如鐵礦石、橡膠、螺紋鋼等。
“這些品種都是去年以來上漲幅度較大的品種,年累計漲幅超過100%,在期價大幅上漲的同時,企業開工率上升很快,庫存也是大幅增加,導致交易所倉單增長較快;真實消費不及預期,期價大幅上漲隱含風險較大。”姜興春說。
以鐵礦石為例,數據顯示,今年鐵礦石價格曾在2月下旬一度觸及每噸近95美元的水平,但近期下跌至每噸近85美元。分析人士認為,前期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主要由于中國經濟增長超出了外界預期,對鐵礦石等原料需求超出此前預期。
不過,鐵礦石港口越積越多的庫存也成為市場的心結。數據顯示,截至上周,目前國內港口庫存仍維持在1.3億噸高位。分析人士指出,價格上漲帶動國內礦山信心恢復,多數已關閉的礦山將考慮重啟,一些新興礦山和非主流礦山也會考慮復產或擴大產量;疊加不斷累積的鐵礦石庫存風險,價格或將回落。
程小勇表示,黑色和橡膠等品種去年漲幅較大,但是2017年供求驅動邏輯發生變化,伴隨地產和汽車行業降溫,下游補庫基本上迎來拐點,供應端不太可能保持很大缺口,反而需求端走弱給價格帶來下行壓力。
大宗商品牛市或成泡影
面對年初以來高漲的上漲預期,大宗商品市場的“證偽”過程仍在持續。截至3月27日當月,受鋼材等建材類價格以及國際油價帶動的石油化工類商品回落影響,國內市場大宗原材料綜合價格再度回落。
姜興春表示,美聯儲加息周期疊加經濟緩慢復蘇,對大宗商品來說,難有牛市,更多是大的結構性反彈,未來市場料維持區域寬幅震蕩。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催生一波較大行情,但是難以持久,最終一定是產業自我修復能力和供需起主導作用,因此未來半年是相對平衡市,不可能是牛市,也不可能進入熊市。
對于此前市場紛紛看好大宗商品超級牛市,程小勇認為,這是流動性寬松、全球短周期補庫驅動的經濟復蘇和全球投資資金過度樂觀帶來的羊群效應下的市場看法。
與2016年商品市場的狀況不同,大宗原材料市場進入2017年呈現出高開低走的態勢。年初由于2016年商品價格大漲的示范作用,主要大宗商品在市場較高預期的基建、房地產等投資拉動背景下持續走高,部分品種甚至創下數年來的新高。
然而,隨著終端需求遲遲未能如預期好轉,主要大宗原材料價格的漲勢也明顯放緩。
可以看到,石油、銅等大宗商品原材料市場龍頭品種價格遭遇了下跌。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記者發稿時,芝商所(CME)旗下NYMEX原油期貨價格在3月累計下跌超過11%,同期COMEX銅期貨價格累計下跌近5%。
程小勇指出,實際上,全球長周期經濟潛在增長率在各國人口老齡化、資產泡沫化和要素投資低效化的制約下很難再次提升,經濟只會是自衰退中復蘇,但很難再創新一輪繁榮。而對于供給側改革,市場主導力量會大于行政力量,實際上中上游原材料高產品、高庫存、高價格和下游低利潤、低增長這種結構是很難持續的,供給側改革實施化解或緩解產能過剩,但如果缺乏新一輪需求爆發式增長,那么商品超級牛市還是遙不可及。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調貨隨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