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穎生在于深圳市舉行的第六屆中國煤焦礦產業大會上表示,要客觀認識鋼鐵行業的真實盈利情況,切實推進去杠桿工作。
“前一段時間到處在傳‘鋼鐵企業噸鋼利潤達到800元,甚至突破了1000元’。這不僅向社會傳導了一個錯誤的信號,還給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帶來了負面影響。”王穎生說。
王穎生表示,有媒體粗略計算鋼材的利潤為800元/噸,那是按照主導市場銷售價格減去含稅軋制成本和市場運費計算所得的毛利潤,其中并未扣除銷售、管理、財務3項費用和部分折舊成本。
鋼協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會員企業噸鋼期間費用為372元。王穎生表示,如果按螺紋鋼噸鋼毛利潤為800元計算,減去噸鋼期間費用,那么,螺紋鋼噸鋼利潤則在400元左右,另外還需要扣除折舊成本。實際上,上半年鋼協會員企業噸鋼利潤平均為160元,企業虧損面為13.54%,虧損企業虧損額達到34.89億元。
王穎生認為,確實有極少數鋼鐵企業因為財務負擔輕,資本運營措施多,在人工成本方面具有較好優勢,且產品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區域競爭優勢,從而在噸鋼利潤方面具有較好的表現。“個別優勢企業或部分虧損企業都不能代表整個鋼鐵行業的盈利水平。”他說。
他同時強調,由于前幾年鋼鐵行業市場低迷,發展極其困難,企業普遍降低了固定資產折舊率,有的還維持在相關準則允許范圍的下限。鋼協會員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率如果恢復到2007年的折舊水平,那么,當前的行業利潤有可能被“吃掉”。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當前鋼鐵行業的利潤率僅是理性回歸,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2017年上半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毛利率為8.3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銷售利潤率為3.67%,均低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11%的利潤率。
王穎生還強調,鋼鐵企業要抓住目前生產經營狀況好轉的有利時機,著力改善財務結構,用3年~5年時間,努力將行業資產負債率降至60%以下。
“去杠桿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但是,截至目前,鋼鐵行業去杠桿工作的節奏還不夠快,去杠桿的步伐還趕不上去產能。”王穎生說。
據了解,截至6月底,鋼協會員企業負債率為7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資產負債率長期在65%以上,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5.9%的資產負債率。
“降低企業杠桿率是鋼協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政府和金融機構要加大對鋼鐵行業的支持,在切實降低企業杠桿率的同時,減輕企業財務負擔,促進去杠桿取得實效。”王穎生指出。
王穎生表示,希望有關方面將已經確定的一批去杠桿典型企業,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把企業資產負債率和債務負擔降下來,把去產能過程中涉及到的資產、債務等問題處置好。
(文章來源:中國冶金報)
編輯:不銹鋼買賣網小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