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7月5日訊(記者 龐曉瑋 張笑宇)7月4日上午,河北省去產能調結構轉動能工作會議在石家莊舉行,會上印發了《河北省鋼鐵行業去產能工作方案(2018—2020)》,方案為河北省鋼鐵產業去產能立下目標:
2018年壓減退出鋼鐵產能1200萬噸,2019年壓減退出1400萬噸左右,2020年壓減退出1400萬噸左右,到2020年底全省鋼鐵產能控制在2億噸以內。
河北作為全國去產能的主戰場,在“十三五”期間,河北省承擔了全國鋼鐵行業1/3的壓減任務。
去產能更是河北企業的責任。“企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對于響應政府號召責無旁貸。尤其是去產能、調結構這種國家戰略層面的決策,不只是我們,全國每一個企業都必須貫徹執行。”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董事長韓敬遠說。
在4日的大會上,河鋼集團董事長于勇和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董事長韓敬遠分別發言表態,并且介紹企業去產能的經驗。他們表示要勇于擔當、率先作為。之后,于勇與河北省省長簽訂去產能責任書,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河鋼集團作為河北省鋼鐵企業去產能的“領頭羊”,在2017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提前完成2016-2017年壓減產能任務。到“十三五”末,省內鐵、鋼產能分別比“十二五”末減少1198萬噸和1025萬噸。
據悉,河鋼集團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非鋼產業。河鋼集團深入推進與高端客戶的戰略合作,不斷培育壯大深加工和新材料產業,高效盤活非鋼資產,激活鋼鐵衍生資源,能源環保、裝備制造、稀有氣體等相關產業成為行業品牌。目前,河鋼集團擁有非鋼單位111家,在崗員工近5萬人,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752億元,消化人工成本46億元。
“產能要壓減,產業要升級,效益要提升。去產能能讓企業放棄規模路徑,把精力更多的放在高質量發展上,由追求規模向追求質量和效益轉變。”總結近年來的去產能的經驗時,于勇說道,“去產能會帶來一些短時的困難,特別是路徑依賴,但擁有的是未來的發展。通過河鋼這幾年去產能的實踐,我深刻感受到去產能會給企業帶來全新發展路徑,也是全新的發展模式。”
日前,省委書記王東峰在河鋼集團邯鋼公司調研時說,“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去產能。”這種堅決、果斷態度,來源于對河北去產能將必然帶來的陣痛的清醒認識。
“去產能必然會經歷一個陣痛期,這種陣痛是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但是陣痛之后,帶給國家和企業的將是更健康的發展、高質量的發展,這就是陣痛的意義。”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董事長韓敬遠對去產能過程中存在的陣痛直言不諱,“而我們企業要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去適應、主動去調整、主動去迎接陣痛。陣痛過程會給企業帶來更多機會,使企業結構更優化、更有競爭力。”
據介紹,津西鋼鐵集團堅持“進軍新興產業“以及”優化傳統產業“兩種模式調結構,以此來抵消去產能所帶來的陣痛。津西鋼鐵集團向集成電路芯片領域進軍,從而培育新興板塊新動能,打造集半導體設備和軟件研發于一體的國際頂尖高科技企業。同時做精做強鋼鐵主業,打造世界最大型鋼生產基地,并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發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量減不是不發展,而是以另一種方式發展。鋼鐵這種傳統產業,要在減量的前提下,通過延伸產業鏈的方式增加對社會的貢獻,這才是健康的發展方式。”韓敬遠說。
高耗能、低產出的落后產能不去,河北經濟永遠無法擺脫低效發展路子。刮骨才能療毒,涅槃才能重生。只有甩掉產能過剩的包袱,河北鋼鐵產業才能輕裝上陣。
來源:長城網
編輯:不銹鋼買賣網小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