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環保限產過程中,焦炭兩頭受氣的局面有所緩解,不像以前受氣那么嚴重,焦炭最近有些揚眉吐氣。”分析師徐向春表示。
7月中旬以來,焦炭期貨走出了一波凌厲的上漲行情,焦炭主力合約J1809僅半個月時間上漲超過20%,并一度突破2500元/噸,再創年內新高。期現聯動,焦炭現貨市場也開始逐漸提價,有山東焦化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山西的冶金焦已經上漲250元/噸,接下來其所在的焦化廠也將調價。記者另從一位山西貿易商處了解到,環保壓力下,山西關停的焦化廠并不多,大部分限產。
對于焦炭價格上漲,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焦企低庫存、中間需求活躍以及環保預期成為推動焦炭市場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因。
庫存緊張推高價格
“能拿到貨就不錯了。”上述山西貿易商一句簡單的話突出了焦炭的緊缺。
8月6日,焦炭主力合約J1809開盤繼續走高,一度突破2500元/噸,并再創年內新高,而在過去的半月,焦炭主力合約J1809已上漲超過20%,較3月份低點漲幅高達45%。
對于期貨出現如此大幅上漲,徐向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短期來看,與焦炭庫存有很大關系,經過前兩個月的不斷消化,無論焦化廠的庫存還是鋼企的庫存都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低庫存導致期貨價格上漲。
“環保限產再度趨嚴,山西主產區長治、臨汾等地受環保督查影響進行限產,預期焦炭供給減少疊加山西焦化廠庫存較低,不接受河北鋼廠調降焦炭價格,部分焦企統一提價。”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也向本報記者表示。
7月初,國務院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將重點區域范圍擴容,不僅涵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2 26”城市、長三角地區,還將焦炭主產區的汾渭平原納入了重點區域,并要求嚴禁新增焦化產能、加大獨立焦化企業淘汰力度、針對焦化等高排放行業實施錯峰生產等措施。監測數據顯示,整個汾渭平原的焦炭產能約占全國的18%左右。
據記者獲悉,7月中旬以來,山西省內頻繁環保自查,河津、臨汾部分企業限產15%-30%左右,呂梁地區部分企業限產10%-20%左右;太原、長治等地區自查前受環保回頭看影響已進入限產狀態,部分企業限產15%-30%不等,長治個別企業限產40%-60%。
也有分析認為,山西、唐山環保焦炭供需持平,投機性需求驅動價格上行。銀河期貨分析師指出,“上周整體庫存基本持平,減少2.8萬噸,山西焦化限產與唐山高爐限產影響基本抵消,主要是貿易商投機性需求引起庫存結構變化,焦企庫存減少11.8萬噸,港口庫存增加11.9萬噸,生產企業庫存向港口轉移,港口庫存兩周已累計上漲20萬噸。”
徐向春也表示,“目前的焦炭期貨價格已經充分反映了環保限產的因素,如果再漲只能是一種樂觀的預期和投機的心理起作用。”
事實上,從8月7日開始,焦炭主力合約J1809開始回調,截至8月8日,焦炭主力合約J1809收于2414元/噸,較上一交易日跌幅2.44%。
分析師杜洪峰向本報記者分析,“近日焦炭期貨的高位調整,主要是現貨跟進不足,以及焦炭期貨短期漲幅過大后的理性回歸和整固的要求。”
在期貨達到拐點后,現貨市場仍處在上升通道。據記者了解,焦炭現貨在經歷了4輪350元的跌幅后也開始止跌回升,把第五輪降價硬生生拽回去,并且在第一輪漲價已經落實后,部分地區焦企已開始第二輪100元/噸提漲。
“目前鋼廠已接受第一輪提漲,河北焦企提出第二輪100元/噸上漲,港口焦炭現貨自底部已累計上漲250元/噸,漲幅高于鋼廠,貿易商看好后市囤貨不出,目前焦化廠庫存低位,且南方鋼廠庫存天數偏低,預計鋼廠大概率能繼續落實1-2輪焦炭價格上漲,追平港口焦炭漲幅。”銀河期貨分析師預測。
“以鋼定焦”加速去產能
焦炭揚眉吐氣也離不開“以鋼定焦”的要求帶來的樂觀預期,而“以鋼定焦”更是被市場視為影響焦炭未來的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焦炭作為黑色產業鏈的一道加工環節,過去因焦企彼此作為競爭對手很難抱團,焦化產能長期過剩,導致盈利受到上游焦煤成本和下游鋼鐵壓價的雙重沖擊,而在環保的持續監管下將抑制焦炭產能,供需格局或將重塑。
近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發布,要求“河北、山西省全面啟動炭化室高度在4.3米及以下、運行壽命超過10年的焦爐淘汰工作;河北、山東、河南省要按照2020年底前煉焦產能與鋼鐵產能比達到0.4左右的目標,制訂‘以鋼定焦’方案,加大獨立焦化企業淘汰力度”。
信息顯示,山西焦炭產能約1.4億噸左右,獨立焦化廠占85.9%。河北省焦化產能約9000萬噸,鋼廠附屬焦化廠占42%,二省合計占全國6.7億噸焦炭產能的34%,以2017年產量計算,占全國產量的30.58%。另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口徑,截至2016年,4.3米及以下焦爐仍是主流,產能占比在48.1%左右。這意味著將有大量的焦炭產能需要被出清。
“根據要求,淘汰4.3米以下的焦爐或成為趨勢,將直接導致焦炭產量收縮,焦炭行業景氣程度有望提高。”安信證券分析師還表示,“以鋼定焦”也將加速焦化企業去產能,通過一系列測算,如果要完成行動方案,到2020年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需要去化的焦炭產能也達到1260萬噸,平均每年需去化420萬噸焦炭產能。
事實上,“以鋼定焦”的政策也成為支撐此輪焦炭上漲的一大動因,不過業內人士認為該政策發揮的效用被提前透支。
“不會立竿見影,短期內焦炭的供求關系不會產生大的影響,短期內透支了這個政策(以鋼定焦)。”徐向春解釋,以鋼定焦不同于環保,如大氣不達標,說限產就限產,而以鋼定焦政策落實需要一個過程,一個長期的政策是否會產生如此大的利好,需要打一個大的折扣。
徐向春認為,如果鋼鐵產量變化不大的話,對焦炭的產量的需求也不會變化很大,山西焦炭減少勢必其他地方來增加焦炭產能補充,而焦化產能轉移存在兩種方式,一是建獨立的焦化廠,另一種是鋼廠配套建設焦化廠。
不過,徐向春也稱,“如果是鋼廠建設配套焦化廠,就意味著獨立焦化廠會減少同時市場焦炭需求也會減少;反之則建設出一些大的焦化廠,這樣也有利于改善焦化企業的議價能力。”
而從短期來看,焦炭應供應緊張價格或仍將走高。杜洪峰向記者分析,“從下游需求方面,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對鋼鐵形成明顯利好,從而對原料需求形成良好支撐。預計后期,隨著環保的深化和去產能的推進,焦炭供給收縮是大概率事件,階段性、區域性焦炭供需錯配將推動焦炭價格震蕩走高。”
編輯:不銹鋼買賣網小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