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6個月,隨著最后一塊屋面板安裝完成,國內首個采用不銹鋼連續焊接屋面的機場,實現了全面閉水。本月,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進入校飛準備階段。作為目前世界最大的整體不銹鋼金屬屋面工程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金屬屋面施工面積約22萬平方米,相當于37個標準足球場。
要給這么大體量的工程“縫制新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而來自中建二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的,一群“屋面行者”卻完成了這一世界級挑戰。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
輕薄“金縷衣”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地處環境不僅風壓高、強降雨,且雨水中含有強腐蝕的海鹽。如何在保證抗風掀、抗腐蝕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機場“海星”造型的完美呈現?屋面面板的選擇成了重中之重。
為了保證“海星”造型線條流暢、輕盈動感,項目團隊比對了上百種不銹鋼板材,最終鎖定了厚度僅為0.5mm的445J2超純鐵素體不銹鋼板。
可是這種厚度只有五張紙的板材能抗住膠東陣風9級的強度么?
挑戰16級大風
1級、2級、3級……項目團隊專門做了風壓試驗。他們模擬屋面構造做了一個1:1的模型放在風壓倉里,觀察鋼板的穩定性。“16級,0.5mm的445J2超純鐵素體不銹鋼板能抵抗16級風力!”當聽到這一結果,項目團隊都沸騰了。屋面板材料剛剛選定,屋面板拼接的問題又來了。
焊接機器人巧制“無縫天衣”
項目執行經理程來崇帶領技術團隊遠渡重洋去日本羽田機場考察觀摩,引進了全自動焊接機器人。22萬平方米的屋面,焊縫連起來將近50萬米,相當于青島到北京的距離。這么大的工作量,采用焊接機器人不但能加30%的進度,而且焊過的焊縫嚴絲合縫到隱形。
此外,項目團隊還創新性的將屋面板與連接件采用焊接方式連接,為屋面的抗風掀能力又加了一道“雙保險”。
嘗試百次選出最佳“針眼”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由主大廳和五個“觸角”般的指廊組成,似一個巨大的“海星”。奇特造型導致機場異形結構多達3100塊。要為每一塊異形結構“量體裁衣”,這施工難度可不小。而這當中,最難的要數屋面的檐口安裝工作,堪比針眼里穿線。檐口裝飾的屋面為雙曲異形結構造型,曲率不一導致屋面吊裝精確點難以掌握。項目技術團隊運用BIM技術,經過幾百次的嘗試終于挑選出最佳吊裝點。吊裝點雖然確定了,但當時機場正值地下管線鋪設,基本沒有安裝檐口屋面板的地面空間,眼看著屋面完工節點越來越近,項目部的每個人都心急如焚……
精妙構思實現針眼穿線
“既然地面沒有施工條件,那能不能高空作業呢?”90后技術員張曉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思。
根據這一構思,項目團隊很快確定了“檐口鋼架預拼裝 單元式倒裝 全站儀精準定位”這一整體施工思路。快準穩地將檐口屋面板順利安裝拼接,實現了“針眼穿線”。
編輯:不銹鋼買賣網小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