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八屆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召開以來,鋼鐵業的利潤大幅度的下滑就越來越受人矚目。
據悉,1月份至10月份全國粗鋼產量8.29億噸,同比增長7.4%;鋼材產量10.01億噸,同比增長9.8%。然而,在產量大幅度的增產的情況下,銷售額卻并有同期增長,銷售利潤持下降狀態,整個市場處于效益滑坡的狀態。
我國目前尚處于發展狀態,小樓蓋大樓,大樓堆大廈,內需確實是拉動了一大批的行業市場。但是,鋼鐵行業產能釋放較快,對外又有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同時,應對國家綠色城市建設的響應企業的成本也會隨之提升。諸如此類,我國鋼鐵行業依舊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困難。
因此,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鋼鐵業的增產卻不增效的情況反映了行業雖大卻不強的現實。企業的改革在此刻就顯得尤為重要,不論是在自主創新方面還是綠色發展方面都需要進行優化,對產業集中度偏低此類現象也要尋求辦法進行突破,力求發揮行業效應。
業界專家認為,發展以廢鋼為原料的電爐短流程,能顯著改善鋼鐵業生產結構和資源結構,降低能源消耗。數據顯示,電爐鋼占比每增加10%,相應噸鋼能耗可降低50千克標準煤,噸鋼二氧化碳排放可減少0.14噸。按照我國年產鋼量8億噸計算,每年全國可減少能耗4000萬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1.12億噸。但可惜的是,目前廢鋼對我國發展電爐短流程的貢獻尚不顯著。
“強制性減排二氧化碳的局面必將來臨,從而倒逼鋼鐵企業開發和應用低碳技術。”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趙沛指出,我國政府已承諾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單位GDP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至65%。因此,在總量控制前提下,鋼鐵業要適時、有序、科學地發展電爐煉鋼流程,鋼企應當提前布局。
經過70年發展,中國鋼鐵產業的實力在國際上也是數一數二的。站在新的高度,我們才能看得更遠,在未來的日子里,中國鋼鐵發展趨勢必然是朝著質量提升、技術改革、綠色生產、布局優化、流程精簡等方向進行的,下一個70年,希望中國鋼鐵產業還是能傲視國際。
編輯: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