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中鋼協副會長朱繼民公開表示,“有礦商提出希望能建立合作機制,形成鐵礦石價格的協商機制,參照市場價格指數的變化,來商定月度和季度價格。”這次由礦商提出的商定月度和季度長期協商機制,是否會加強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在其中的作用,引發業內關注。
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推行2年多來,其對鐵礦石價格的指導作用仍然十分微弱,而一旦新的協商機制形成,或將改變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的尷尬地位。
對于朱繼民所說的“商定月度和季度長期協商機制”,中鋼協一位高層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沒有完全否認,他表示,現在這只是一個提議,由于定價問題的復雜性,要真正實施還早得很,目前要做的是打破普氏指數這種對鐵礦石價格的壟斷局面。
“在制定價格方面要考慮各方面因素,價格問題本身很復雜,比如要十分注意鐵礦石價格炒作的影響,另外商定鐵礦石價格并不是一味壓低價格,否則也會傷害國內礦商的利益,制定一個合理的價格,這是我們要提出的。”上述中鋼協人士同時指出。
2010年,中鋼協聯合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正式推出“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國內鋼廠和貿易商依舊采用的是普氏指數,首先是礦商方面力挺普氏,逼中國企業接受普氏指數,而另一方面,普氏指數每天都會更新,而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一周才出一次,明顯比普氏指數滯后,這也是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影響較弱的原因。”我的鋼鐵網礦石部經理唐曉攬對記者表示。
除了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國內還有很多機構也推出了自己的鐵礦石指數,如聯合鋼鐵網2011年推出的“中國鐵礦石現貨價格指數”,包括鋼之源、蘭格鋼鐵、新華社等也都建立了各自的鐵礦石價格指數,目前一些機構正在力爭進入國際鐵礦石交易市場,以獲得認可。
上述中鋼協高層還表示,在定價過程中,還要考慮鋼廠方面的因素,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并再次強調了這一問題需要較長時間來完成。
了解更多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