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期貨現在也成了政策市,一定要關注政策的變化!”在經過了數天的動力煤期貨市場下跌之后,河南鄭州一位期貨投資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9月7日,關于政策將抑制煤炭價格上漲的消息開始在業內傳開,當天鄭州商品交易所的動力煤主力合約下跌4.43%,創下了今年交易以來的最大跌幅。前一天,該合約價格最高為532.8元,較1月的底部已經上漲了74%。
9月8日,國家發改委召集神華、中煤、同煤、陜煤等24家煤炭企業召開“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啟動會議”。這次會議圈定了74處煤礦為首批先進產能,參加調節市場供應任務。當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達到460元、480元、500元且連續兩周上漲時,這些先進產能可以對應日均增產20萬噸、30萬噸、50萬噸。
據了解,由發改委制定的《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已上報國務院,將于近期將發布。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煤協)人士處了解到,國務院已派出多個督查組對產鋼、產煤省和相關中央企業開展實地督查并在每個月向國務院報告去產能的進展情況。
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對去產能的進度產生不良影響,這也是政策出手調節市場的主要原因。然而,一邊是去產能、一邊又要穩價格。同樣訴求在房地產行業的實驗已經證明難以兩全其美,煤炭行業能打破政策“怪圈”嗎?
“產能池”和“區間價”
實際上,圍繞煤炭去產能,相關部門的政策微調一直沒有停止過。
此前業內預期發改委將把今年276個工作日調整為330個工作日。但實際上在9月8日的會議上,發改委強調,煤炭業全年去產能和276天產量限制政策不變。
不變的前提下,政策其實進行了微調——部分先進產能可以按照330個工作日進行生產,但應保證煤礦年度產量不突破276個工作日核定的產能,僅可在全年內淡旺季自主調節產量。另外,這些先進產能的月度產量調整不能突破330天產能。發改委要求各企業需提前制定動態調整方案,每周上報生產銷售情況。
這次會議也確定了動力煤價格三、二、一級響應機制。當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達到460元、480元、500元且連續兩周上漲時,部分先進產能可以對應日均增產20萬噸、30萬噸、50萬噸;當煤炭價格跌至490元、470元、460元以下且連續兩周下跌時,對應的響應機制解除。
據山西一家煤炭企業人士介紹,一些大礦已經開始上調產量,并按照要求將數據匯報給主管部門。
目前煤炭市場已經符合二級響應的條件。9月14日,最新公布的秦皇島環渤海5500大卡的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537元/噸。上個報告期,這一價格為515元/噸。如果再漲一周,將觸發一級響應機制。
“今年6月發改委就以加急文件,要求各地按照標準評定先進產能,從而發揮在去產能中的市場調節作用。”陜西煤業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先進產能的評價依據是中煤協制定的,主要包括了煤礦的機械化程度、資源利用率、安全生產、能耗和環保、產品質量五個方面的要求,其中露天煤礦每月產能不低于30萬噸,井工煤礦不低于20萬噸。而本次入選的74處煤礦基本上都是國有大礦,預計后期還將繼續公布第二批先進產能名單。
安迅思煤炭分析師鄧舜告訴記者,二季度后煤炭價格快速上漲,但是根據7月公布的數據,上半年煤炭去產能任務僅完成了29%,煤炭價格的過快上漲更加不利于去產能。
在7月19日舉行的“全國夏季煤炭交易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部分煤礦在全年不不突破276個工作日的前提下,在備案的前提下,在誠實守信的前提下,可以實行較為靈活的彈性工作日制度。
中銀國際證券9月12日發布研究報告認為,從發改委公布的不同級別相應機制,或許意味著,政策的意圖是希望將煤價穩定在每噸460元~500元之間。如果按照480元的中間值計算,現在煤價還有10%的跌幅空間。
“主要是將煤價控制在一個合理區間,防止過度、過快上漲。”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心田也認為,這預計也是政府釋放給市場的價格預期,但是煤價也將逐步尋找其合理價格。
不過要限制住價格難度仍比較大。隨著11月供暖季的來臨,電廠將加大補充庫存的力度,預計四季度煤炭價格仍有望上揚。
編輯:張崇素 |